王建云 开展以“道德高尚心灵美、文化丰富生活美、社会和谐乡风美”为主要内容的“三美乡村”建设,是推动和提高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提升农村文明整体“软实力”、营造文明祥和社会新风尚、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宁海县以省示范文明县城创建为契机,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以“建设美丽家园、打造幸福生活”的“两美”宁海建设为纽带,学习先进经验,深化原生工作,创新特色工作,扎实推进“三美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主要做法及成效 1、注重“累积效应”,同心同德孕育心灵美,升华文明底蕴。一是“最美”引领,筑起爱心之城。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十件新事”“文明之星·闪光我心”“道德模范———我身边最可敬的人”评选等特色载体,涌现出“最美快递哥”、13例新老宁海人器官(遗体)捐献等大批具有影响力的“最美宁海人”,宁海相继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县、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等荣誉称号。二是“共同价值观”引路,筑起道德之城。深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明宁海·德行为先”文化长廊建设,以“勤、信、礼、义、和”为主题,绘制文化景墙50多万平方米。提炼出以“诚信、包容、崇学、向善、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当代宁海人共同价值观词条,使文明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三是“名人”引导,筑起正气之城。借助明代大儒方孝孺、左联烈士柔石、国画大师潘天寿等名人效应,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力推崇学向善。 2、用活“木桶理论”,共创共建打造乡风美,提升文明水平。一是以破促立补“短板”。对准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陋习,创新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倡导节俭养德;对准民间信仰点乱占乱建乱管理等现象,结合“三改一拆”,全县共撤并民间信仰场所244处,规范民间信仰场所管理,进一步激发民间信仰的弃恶、向善、行善等正能量。二是以立促行扬“长板”。于2007年在我市率先提出“乡风文明示范村”创建,围绕提升农村“居民人文素养、文化队伍素质、文化阵地档次、文化活动水平、村俗文化水平、宜居宜业环境”标准,建成各具特色的“乡风文明示范村”70个。三是以行促知升“中板”。深入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成功创建10个“乡风文明提升村”。 3、立足“春风化雨”,就近就便构建生活美,彰显文明新貌。一是打造“家门口”的“文化圈”,繁荣群众文化。实现全县376个行政村文体管理员村村全覆盖,财政每年设立补助资金156万元,县级层面全年开展“天天演”文化惠民、“万场电影千场戏剧进农村”等送文化活动5000场次以上。二是打造“零距离”的理论阵地,凝具文化共识。创新聊天长廊理论宣讲点建设,借助大树下、弄堂里、小溪边等群众自发聚集的天然场所,组织专家学者、联村干部等人员随群众时间、用群众语言、按群众需求,月均开展通俗化理论宣讲1000余场次。三是打造“最温暖”的精神家园,强化文化依归。实施建管用一体化建设,深挖文化特色,打造一村一品,促成县级文化资源向文化礼堂输送。今年以来,各文化礼堂举办文艺晚会、专题讲座、礼仪民俗活动等各类文艺活动500余场,受惠群众14万人次。 几点认识与体会 1、抓好“三美乡村”建设,必须坚持触及灵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宁海“三美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果,得益于县委对千百年来融入宁海人血液的文化基因的正确把握,早在2005年,就精确提炼出“硬气、正气、大气”的宁海精神,以明代大儒方孝孺、左联烈士柔石等印证宁海精神的名人事迹教化于人,成为宁海人的文化信仰。2013年,提炼出“诚信、包容、崇学、向善、创新”的宁海人共同价值观词条,成为宁海人新时期的行为准则。对一脉相承的地域文化的精准概括和弘扬,打动了民心,触及了灵魂,进一步提升了宁海精神文明水平,涌现出一批特色文明村,如西店镇岭口村,自觉遵守南宋浙东师表舒岳祥的“和”教诲,创下60年矛盾不出村的记录;孔子后裔聚居地力洋孔村民谨遵先人古训,“礼”文化昌盛;宋朝宰相叶梦鼎故里永和村以智闻名,近年来走出重点大学学生40余人。正因为有了前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思想教化,进一步提升了宁海人的道德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全面推动了“三美乡村”建设。 2、抓好“三美乡村”建设,必须突出持之以恒。“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选好载体,常抓不懈,长抓长新。近15年来,在评选道德模范过程中,宁海县从“精神文明建设十件新事”到“文明之星·闪光我心”再到“道德模范———我身边最可敬的人”,坚持积极向上、崇德向善、正直勤奋等评选标准,推出的典型人物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又如,为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水平,坚持举办6届方孝孺读书节;聊天长廊理论宣讲点工作在成功试点后,今年又出台进一步推进“聊天长廊”建设实施意见、精品聊天长廊建设标准等文件,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促使聊天长廊工作更上台阶、更得民心。正因为宁海人始终保持“三美乡村”建设一直在路上的思想状态,通过持续抓、常态抓、长期抓,做好优秀乡风加法和陈规陋习减法,推动“三美乡村”建设出成效。 3、抓好“三美乡村”建设,必须坚持群众参与。创建工作既是为了群众,更要依靠群众。宁海县十分注重激发群众的自建热情,建立自治机制,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如在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中,在每个村建立“红白理事会”,对村民举办婚丧事宜开展事前、事后劝导管控,取得明显效果。把道德乡风评议、外来人口管理、好人好事奖励纳入《村规民约》,得到社会认同。积极探索农村文化礼堂理事会组织架构模式,把村主要干部、文艺骨干、群众代表纳入理事会成员,规范人、财、物、活动管理运作,促使文化礼堂成为村民集聚议事、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正因为有了党委政府的科学部署,群众的积极主动参与,才促使“三美乡村”建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为宁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