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燕 通讯员余明霞)宁波交通建设市场信用监管体系本月起启用,今后交通建设市场的主体及主要从业人员,都将纳入信用信息管理。昨日,市政府召开会议推广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总体规范有序,但也存在围标串标、资质挂靠、人员缺位等问题,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带来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隐患。对此,我市交通等部门利用科技手段创新管理,完善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市场机制,通过透明诚信的市场秩序规范企业行为。 此次启用的交通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以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为主线,以企业、人员和工程项目三大数据库为基础,涉及从招投标到竣工验收备案各个环节的信用信息采集、汇总、评价和应用,实现了对交通建设市场全过程全方位信用信息的动态监管。平台每日根据最新的录入信息进行评价,产生日信用分,每季度末根据当季的综合得分进行信用等级排序,分为AA、A、B、C、D五个等级,信用评价排名完全由系统自动完成。 经过前阶段试运行,目前平台已将全市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在建交通项目相关企业纳入评定范围,共计174家,涉及从业人员3706名,其项目范围涉及公路水运项目91个,施工标段121项,监理标段81项,勘察标段25项,设计标段88项,检测标段17项。 目前,该平台已与“信用宁波”、“市工程建设领域综合诚信数据库”等信用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向社会公众全面提供企业及其主要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今年4月1日起,通过县、市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招投标的公路、水运工程项目,投标人必须在交通建设市场信用系统完成基础信息(企业和投标所用人员)登记备案,其信用评定信息将作为招投标的重要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