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1月2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坛艺苑点将录

  (严龙 摄)

  自述

  12岁那年,我第一次接触到小提琴。16岁进入专业剧团,为了提高小提琴演奏水平,1974年曾只身前往上海音乐学院求师,并由此与“上音”建立了长达30多年的联系。从此,一有空就自费往上海、北京跑,不但能在一旁聆听林耀基、俞丽拿等大师们的讲课,还得到了张世祥、李克祥、何弦等教授面授。

  20世纪80年代中期,祖国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而此时宁波从事音乐演奏的专业人员只有二三十人,我开始萌发从事小提琴培训工作的想法,想让自己多年来学到的东西发挥更大的作用。

  1985年,我和一所小学合作,开办了我市第一个小提琴培训班,计划招生20名,结果报名者超过了50人。第一次当老师,针对低龄学生学琴,总想尽快把所有的知识、技巧灌输给他们,却缺乏好的教育方式。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严厉,谁没完成上一堂课的作业,就别想接着听下一课。

  1989年,我的女儿王佳婧3岁了,我开始在她身上进行教学实验,学着与幼儿沟通,摸索教学规律。女儿6岁开始登台演出,9岁在第五届全国小提琴比赛中获得小童组第三名、中国作品第一名,10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而当年该校小提琴专业全国仅招5名。2006年,在波兰第十届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上,她从120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青年组第3名。之后,女儿从澳大利亚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5年前成为澳门交响乐团最年轻的副首席。

  冼星海有句名言: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我认为,小朋友学琴,要因材施教,顺势而为,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学琴是一个单调、艰苦甚至枯燥乏味的漫长过程,要在坚守中保持快乐,使其成为支撑孩子们在艺术道路上不懈追求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而音乐带来的诸多裨益,则能让学琴者享用终身。

  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里,我曾亲手培养出五六百名琴童,算是桃李满天下。现在,我着手组建了我市第一支青年弦乐团,希望能为宁波的音乐事业发展再添新力量。

  (严龙 整理) 

  王百红,1956年2月出生于海曙区,现为中国小提琴学会理事、浙江省小提琴学会副会长、宁波市音乐家协会小提琴艺委会会长,宁波市青少年宫小提琴学校校长。从事小提琴表演、教学40多年。曾获中国音乐家协会小提琴教师优秀奖、浙江省音乐协会优秀教师、宁波市文化局艺术教育先进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