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璇琮 几年前,当我主编的《宁波通史》出版的时候,我曾提议《宁波通史》可以作为宁波本地传统文化的教材,同时与宁波的现实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近日收到宁波出版社出版的《宁波文化丛书(第一辑)》,翻阅之后,深感宁波出版社在时隔五年之后,又为社会奉献了一套较高质量的文化读本,使本土传统文化的教材更加丰富,更成体系。 文化的普及应有不同的层次。作为一套多卷本的地区性通史,《宁波通史》纵向上沟通史前至民国的7000年历史,横向上沟通海洋文化、商贸文化和浙东学术等地域特色,且多学术创见。要阅读这样一套学术著作,是需要一定的专业训练和知识储备的,它面向的是文史研究者,至少是爱好者。眼前这套《宁波文化丛书》,无论是丛书整体的架构还是单本的体例,抑或行文的风格和装帧设计,其用心都是面向广泛的读者,为年轻一代的宁波人和有兴趣了解宁波的外地人,提供一条快速认识宁波发展历史和文化特色的入门途径。正如丛书主编何伟先生在总序中所言,宁波并不缺少文化,本丛书的出版,是为“唤醒城市记忆的味道和画面,保护并标出宁波的文化风景线,绘制文化地图延续文脉”,“为大众提供一张文化寻根的导游图”。 从文化普及的角度,我认为这套丛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从整体架构上,丛书将宁波文化化整为零,便于读者自由选择。宁波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7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勤劳聪明的宁波人民从物质到精神,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遗产。宁波的文化地域特色明显,内容丰富,有不少在浙东甚至全国都有深远影响。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和挖掘,表明宁波是江南区域文化较早发源的地区之一,以上林湖越窑青瓷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以它山堰为代表的水利工程,以保国寺为代表的古建筑技术,以天童寺、阿育王寺、雪窦寺等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天一阁为代表的藏书文化,以黄宗羲为宗师的浙东学派,以镇海口为代表的海防遗迹等,都生动地展示了宁波地域文化的亮点。这么丰富的内容,如何通过图书有效地传递给一般读者,是需要认真考量的问题。宁波的文化工作者习惯将宁波文化归纳为史前文化、藏书文化、商帮文化、建筑文化等形态,《宁波文化丛书(第一辑)》的编纂无疑采纳了这一观点,化整为零,为每一种文化形态写了一本书。丛书全套八种,囊括史前文化、浙东学术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藏书文化、商帮文化、建筑文化、佛教文化和城市发展史,比较立体地呈现了宁波文化的内涵和特色。而这种化整为零的方式,也为读者的阅读选择提供了空间。读者既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也可以由一及二,由二及三,最终由点成面,完成对宁波文化的整体认知。 第二,追求学术性、趣味性和通俗性的统一。文化普及需要讲求趣味性、通俗性,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但文化普及又不同于文学创作,需要尊重历史,追求真实,不能为了趣味而无中生有,甚至颠倒黑白。从丛书各册的作者简介可知,每一位作者都是地方文史方面的专家,如藏书文化的虞浩旭、浙东学术的方同义、史前文明的黄渭金、建筑文化的黄定福等诸先生,都在相应的专业领域浸淫多年。从各册的内容来看,作者们从自己的研究出发,以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将自己的工作奉献给读者。同时,他们并不满足于简单地呈现文化现象和成就,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如《千年文脉》中对先贤的深切敬仰,《羽人竞渡》中对宁波灿烂历史的热烈赞美,《商行四海》中对宁波商帮文化的冷静思考等,都让读者感受到文化的可亲可近,拉近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 从作者简介中,我还发现了本套丛书另一个有趣的特点:好几位作者都出入于两个专业领域,并都有所成就。比如《东南佛国》的作者徐剑飞女士,我曾为她的《鄞州佛教文化》作序,知道她除了研究佛教文化,还进行文学创作,她的文笔机智,风趣幽默,有极强的可读性,《东南佛国》一书依然保持了这种风格。又如《丝路听潮》的作者谢安良先生是一位媒体人,长年关注地域文化,本书也是他热情投入地方文化研究的结晶,而记者的专业训练使他的作品视角独特、叙述生动。再如《商行四海》的作者王耀成先生,本身就是一位有成就的报告文学作家,他以文学之笔记录宁波帮发展历史,思考宁波帮文化价值,读来别有一番风景。由此,我感受到《宁波文化丛书(第一辑)》对文化普及的良苦用心,既追求学术的客观性,亦兼顾阅读的趣味性和通俗性,以学术打底,以文字敷彩,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宁波文化的绚烂图画。 第三,以精美的装帧和别致的图文编排,增强图书的外在吸引力。文物、古迹、遗址等是有形的文化,是历史的一种证据,将它们以图片形式收入书中,可以起到与文字互相说明甚至弥补文字之不足的作用。丛书每一册图片数量几占三分之一篇幅,各种实物图片、书画、碑帖、人像、书影等精彩纷呈,大大丰富了图书的内容。尤其是建筑文化一书,那些精美的雕刻、美妙的造型、宏伟的构造,如果没有图片的生动呈现,文字必定黯然失色。现代化的出版技术为完美地呈现这些图片提供了条件,而编辑和设计者别具匠心的编排设计亦为图书增色不少。 习总书记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于2006年撰写《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特别指出,可以通过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用浙江历史教育浙江人民,用浙江文化熏陶浙江人民。这确使我们深受启示。让历史文化融入现代文明,对地域文化古今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不同角度和层面,加以重点阐述和展示。这就更如习近平同志在此篇总序中所说,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这也启示我们对《宁波文化丛书》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认识。 作为一个离乡多年的宁波人,我为家乡文化工作的发展而欣喜,对家乡文化工作者的努力表达敬意,同时也期盼着“宁波文化丛书”第二辑、第三辑,乃至更多有助于地方文化普及的成果面世。 (作者系清华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