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134亿元的中海油大榭石化三期馏分油综合利用项目施工现场,目前一派繁忙景象,重大设备的吊装已进入高潮。这一重大项目的快速推进及建设,离不开该项目设计技术部副主任黄应禧做出的贡献。 今年32岁的黄应禧,2004年毕业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毕业就来到中海油大榭石化的前身———大榭利万石化工作。黄应禧从基层做起,当过装置操作员、安全员、工艺主管。2011年5月,他被公司调入新成立的馏分油项目组设计技术部,对他来说这可是全新的挑战。 昼夜赶工,缩短项目申请报告编制时间4个月,并省下100万元的前期费用 以前公司仅有两套沥青装置,馏分油项目则有催化裂解、原料加氢、连续重整、乙苯-苯乙烯等15套装置。这些全新的装置,都要编出过硬的项目申报资料,黄应禧只能边学边干。他白天和专家及技术人员分析研究这些设备和生产工艺的相关知识,晚上还要查看相关书籍资料。“那段时间根本没有节假日及作息规律的概念,只想尽快完成项目资料的编写工作。”黄应禧说。 因设计院仅针对中海油总公司的报批需求,编制了馏分油整体项目和重整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但在政府报批方面,因建设地点不同及不同阶段项目方案优化调整,大榭石化三期项目需分成5个子项目并分别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加快报批进度并节约前期费用,馏分油项目组决定自行编制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黄应禧不仅全程参与了《重蜡油裂解制烯烃项目可研》的编写,还全面负责了两个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编制,同时对《连续重整联合装置项目可研》的经济评价章节进行修改完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成功编写,为项目立项打下了坚实基础。 项目核准是项目审批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为加快项目报批进度,黄应禧又全面负责起馏分油系列项目核准申请报告的编制工作,先后完成了4个子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在黄应禧的昼夜奋战下,不仅较正常情况缩短了4个月的申请报告编制时间,还为项目组省下100万元的前期费用。 巧解能评难题,缩短项目审批时间3个月 200万吨/年工业燃料油加氢改质装置,是从中海油大榭石化舟山生产基地迁建来的,该装置也是馏分油项目中的重要装置,迁建总投资6.1亿元。但该装置的年能耗为3万多吨标煤,根据审批权限,年能耗在3000吨标煤以上的项目需报市经信委审批,不仅耗时较长,而且批复难度也较大。 具体承担该装置能评申报工作的黄应禧经过分析测算,认为该装置虽然单体能耗高,但建成投用后,可优化馏分油项目的工艺及流程,使整个项目的年新增能耗降至2721吨标煤。黄应禧提出可将该装置能耗并入整个项目的能耗,仅计算并上报整个项目的新增能耗。这一方案得到馏分油项目组的同意。该方案的实施,不仅充分体现了工业燃料油加氢改质项目新增能耗低的优势,还使项目能评审批权限下放至大榭开发区管委会,从而简化报批程序,缩短项目审批时间3个月。 成为核心装置的技术负责人,在百亿工程的大平台上快速成长 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黄应禧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担任馏分油项目核心装置———催化裂解联合装置的技术负责人。催化裂解联合装置在馏分油4大联合装置中,是从炼油路线向化工路线转变的关键枢纽。为对催化裂解联合装置有更深入的了解,黄应禧直接参与到装置安装工作中。在他和吊装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总重1017吨的1号丙烯塔、总重1051吨的2号丙烯塔均已吊装完成。 “在这几年能学到很多知识,得到快速成长,这主要是因为自己站在了百亿工程的大平台上。”黄应禧说。近日,他被评为大榭开发区立功竞赛建设功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