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2月1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抓几个“为官不为”的典型

□张 弓

  抓典型,是我们常用的工作方法,效果还是有一些的。典型之中,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各有各的用场。正面典型有利于弘扬正气,反面典型有益于抑制歪风,功能不同,殊途同归,都能张扬正能量。所以,从工作需要出发,树立一批正面典型和曝光一些反面典型,都是应该的。

  李克强总理在本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上,就谈到了抓一下反面典型的问题。他说,“对懒政庸政怠政要严肃地问责,对不敢抓、不敢管、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坚决采取组织措施,为官不为的典型要公开曝光”(2月10日《都市快报》)。

  领导干部的正面典型,如焦裕禄、孔繁森,人们耳熟能详,带动了很多高层和基层干部向他们看齐;领导干部的反面典型,如那些贪官,这几年抓了不少,对其他在职的干部,其所产生的震慑作用,也是有目共睹。唯独懒官、庸官的典型,好像比较稀缺,要回忆一下曾经出现过的这方面的典型人物,还真说不上来。长期来,我们对懒官、庸官的批评其实不少,但只是停留于口头上,动真格的少见。不仅如此,在有些地方和部门,一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干部,还因为不干事所以不“犯错”、不得罪人,反而受到提拔重用。这种“懒而优则仕”的反常现象,人们倒能举出一些实例来。李克强总理提出抓“为官不作为”的典型,击中了干部队伍中存在已久的一个大问题。

  现在抓“为官不为”的典型,还有新一层涵义。近两年被“反”下来的贪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从工作能力上来看堪称“能人”。在位时,他们利用职权胆大妄为,但也大胆做过一些有益的事。他们留给人的印象常常是“敢说敢干”。于是,有些人就此得出结论,多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中央正风肃纪的大网疏而不漏,许多过去的额外收益被取消了,输送利益的小道暗道被一一堵上了,有些人有点不适应、不舒服,又不敢公开对抗,于是就拿工作出气。“我不违纪,但我也不干事,你还能拿我怎么办?”任凭这些反常心理支配行动,反腐败正风纪的成果,就会大打折扣。

  惩治懒官、庸官,李克强总理提出两个办法,一是“曝光”,就是让他们成为反面典型,以警示那些消极怠工者;二是“采取组织措施”,对其中严重的、屡教不改的,摘掉他们的乌纱帽。这都是必要的。否则就不能让懒的、庸的官员幡然醒悟。

  不过,依笔者之见,仅有这两手还不够,还得再增加两条辅助办法。一是精简人员。懒人多的原因,不全是消极抵制反腐和正风肃纪的结果,人浮于事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可以做的事,配上两个人三个人,10个编制其实足够,却大大方方地给了20个30个名额,这就使偷懒耍滑者有了适宜的土壤和气候。另一条是,提干的标准,不能停留于不贪不腐这样的低标准上,带病提拔的那个“病”,应该包括不作为。坏官不行,懒官不要,能干事又干净的干部,才是我们应该大力提拔的人才。“两手”再加“两条”,为官不为的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淡出官场。

  人民给钱给帽子,是为了让官员替国家做事。你不干事,人民有权把那些钱和帽子收回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