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欢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过后我国又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又叫“上元节”,或干脆因这个节日里万人空巷观花灯的习俗而称为“灯节”。事实上也是如此,这一天不仅家家要吃“元宵”,老百姓还走三街游六巷看彩灯、猜灯谜。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说法很多,然而诸多说法,我们所能确定的只有一点,就是:这个美好的节日始于汉代,源远流长! 元宵节有各种丰富多彩的习俗,尽人皆知的就是观灯。在唐代,元宵节是国定节假日。皇帝下令,开禁三天,并取消夜禁。苏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写了开夜禁“放灯”的场景:“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浓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当然,官署在这一天也停止办公,而且由朝廷带头在街道两旁挂满花灯。所谓上行下效,达官显贵也纷纷制作花树、灯树,百姓人家亦然。到宋代,开禁从三天延长至五天,并开始在那天燃放烟火,表演百戏歌舞,人间一派锦绣交辉。不少古典诗词对正月十五夜的观灯都有描述,最著名的是这首《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天,除了倾城观灯,通宵狂欢外,平时禁止外游的闺阁女子也可出门,所以正月十五夜无形中也成了青年男女相识的机缘。《唐诗纪事》的《序上元之游》记载说:“美人竞出,锦幛如霞,公子交驰,雕鞍如月,同游洛浦,疑寻税马之津,争渡河桥,似向牵牛之渚,实昌年之乐事,令节之佳游者也。”可见当天夜晚,多少美妙的爱情在那星光和灯火下产生,多少对情愫互通的青年人徜徉在爱恋之中,也因此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描写烂漫或伤感的诗句: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月时,花市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如今这些传统节日的喜乐气氛比从前弱了。小时候,我感觉元宵节的气氛明显比现在浓郁,不管农村还是城市,只要到了那一夜,几乎家家张灯,户户结彩,一种团圆美好的气氛在交错明灭的灿烂灯火中愈加辉煌和温暖。灯如星雨一般,点点处处。我会跟随着大人去看闹市区的灯会,还有烟火。姚江两岸一片欢腾,每一簇绚烂的烟火飞上天空,地面上的人就发出不约而同地欢呼之声。我还记得母亲所在的单位会在工人文化宫里举行元宵游园活动,都是很简单的小游戏,钓鱼啊,射箭啊,套圈啊,我进行游戏的技能还算不错,所以每次游园会回来,都能带回点好玩好吃或者好看的小奖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