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财经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3月1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浙东绿肺”:历史责任与发展梦想

□秉 正

  四明山区域是浙东最大的“绿肺”。为了让这个“绿肺”更“健康”,日前我市出台意见,要求以保生态、保水源、保民生为基点,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城乡融合水平,使四明山区域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发展特色明显、百姓生活幸福的革命老区、全市重要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地、绿色生态农业基地、长三角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3月4日《宁波日报》)。

  作为甬江、姚江和奉化江三江之源的四明山,在宁波人心中的地位,不亚于举世闻名的三山五岳。这里,山体秀丽、物种丰富,林深茂密、风光宜人。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墨客慕名游胜,在此吟山咏水、题诗寄情,留下了诸多人文印迹。四明山还是全国著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曾为新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勤劳的四明山人民,世代与大山相依为伴,依靠大山赋予的独特自然资源,艰苦创业、繁衍生息,传承文明、续写历史。然而,与大山的慷慨和无私相比,人类的索取有时却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尤其是伴随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个生态环境优越的天然“氧吧”,也出现了无序开发和山体石漠化、水土流失、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态问题。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红枫、樱花等花木产业,使森林资源遭受破坏,也使区域生态环境变得脆弱。看过一个报道,仅2011年四明山区域对外销售的3000万株花木,就至少带走了75万吨泥土。这个数字,令人震惊。

  当然,强调生态也不能忽视一个现实:四明山在宁波行政区范围的总面积有1200多平方公里,山峰绵延横贯余姚、奉化、鄞州的12个乡镇(街道)、202个行政村,共涉及近30万户籍人口的生计。地方政府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必须着力改善老区、山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就像市领导强调的,不能让老百姓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

  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生态的关系,考验着决策的水平。基于此,我市出台的政策意见中,明确提出“生态发展”的目标,可谓切中了问题要害。长远而言,强调“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理念,辅之以导向清晰的政策举措,不仅有利于构筑生态屏障,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促进山区人口、产业向适宜区域集聚,也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四明山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完善生态补偿体系,加强生态建设,修复生态环境,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为此,我市设立了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增加生态公益林补偿、下山移民补助、行政村生态保护和运行补偿等支出,同时还发动社会力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投资建设。这些投入落地,必将产生良好的“生态效应”。

  打造城市“绿肺”,既要“输血”,更要提升其“造血”功能。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四明山考察时就指示:要充分发挥老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着力提高自身“造血功能”。这些年,当地干部群众不等不靠,用行动作了回答。如地处四明山腹地的柿林村,依托丹山赤水景区开发旅游,村民收入逐年提高;只有20多户的仰天湖自然村,则凭借有利条件,家家户户办起“低8度民宿”,每到夏季频现“一铺难求”景象。红色旅游、生态休闲旅游等现代旅游项目和其他的“绿色产业”,带动了四明山区域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