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财经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3月1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媒体观点

  别让“指尖”挡住脚步

  全国人大会议、全国政协会议的APP一键点击下载,会议进程、提案议案及时推送;微博上“我请代表委员捎句话”的活动持续火热,民意表达进入快车道……不少网友感慨,“数字化”的全国两会,与普通人的距离更近了,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效率也提高了。

  把网络热点比作一座冰山的话,海面之下那些体量更大的冰块,才是社情民意的基本面、核心层。那些掰着手指头数着父母回家日子的留守儿童,那些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农民工,那些蜗居在胶囊公寓里追逐梦想的年轻人,他们在静夜的哀思、对生活的期盼,无法简化为网络上的三言两语,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获得触及心灵的感同身受。

  网络让沟通变得及时而便捷,但那只是采集民意、调查研究的开始。网络只是沟通的工具,不能代替真诚的态度,更不能取代心灵的碰撞。在一个云计算、大数据方兴未艾的时代,高居云端看到的只是模糊的轮廓,接近地面才能认识复杂而深刻的中国。 ———《人民日报》李拯 

  

  简政放权如何才不会“自由落体”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简政放权“既要放也要接,‘自由落体’不行,该管的事没人管了不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15年工作时也明确提出,要“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

  一些部门、地方的简政放权变成“自由落体”,导致该管的事没人管,主要原因有三:一、有些部门、地方挑肥拣瘦,借机推掉那些事关民生但“没有油水”的审批事项;二、有些地方推行简政放权时急于“表现”却不分青红皂白,拍脑袋将一些暂时还不能取消和下放的权力放了;三、一些人因削权而心生抵触情绪,消极怠工,出现了庸政懒政。

  要确保简政放权放好放活,必须同时做到“放得开”和“接得稳”,明确“放”与“管”的边界。“放”,关键要放活、放好;“管”,不是滥权乱管,而是依法管权、管责。评判简政放权的效果如何,不仅要看各地取消和下放的数量,更要看是否被有效承接,是否促进了社会和经济活力,是否提高了社会治理水平。———《新华每日电讯》冯慧文 

  

  环保亮剑仍须勇于自我开刀

  3月7日,环保部新任部长陈吉宁在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彻底解决环评“红顶中介”的问题,今年率先将环保部所属事业单位的8个环评机构全部从环保部脱离,其他地方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脱离。

  环评是环境保护的前置关口,是遏制污染不可缺失的制度屏障。但现实中,环评领域却是乱象丛生,积重难返。一方面,环评机构管理混乱,存在各种行业弊端。另一方面,环保部门人员利用权力插手、干预环评过程,由此产生“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等现象。

  执法权缺失的环保部门,形同没有牙齿的老虎;有权但缺少监督制约,又可能导致权力失控。当下,既要支持环保部门敢担当、勇作为,也要对权力的运作规律保持清醒认识,杜绝不作为、乱作为,避免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的承诺踩空。   ———《新民晚报》魏英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