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正当程序》 作者 (英)丹宁勋爵 出版 法律出版社 日期 2011年9月 《法律的正当程序》的中文版引进得益于“盲人奥里翁”———龚祥瑞先生,龚先生爱徒、当时身为北大法律系学生的李克强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翻译。后虽然一版再版,但是基本上用的仍然是当年的那个翻译版。 据《泰晤士报》报道,丹宁被英国法律界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最伟大的法律改革家”,他于1923年当律师,1982年在英国民事上诉法院院长任上退休,著有多部著作。其中《法律的正当程序》一共分为8篇,涉及了诉讼法、行政法、人权法、民法、婚姻家庭法等各个方面。 《法律的正当程序》一书,光从题目来看,让我想起一句法律格言“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如果用通俗的语言说,就是案件不仅要裁判公正,符合实体法的规定,而且裁判过程也需要公正,符合程序法的规定。关于裁判过程的公正,我认为,首先,在审判中,将双方视为平等的主体,对双方权益予以平等的保护;其次,一旦涉及与自己有牵连的案件,就必须“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明确显示司法的公正性,坚决杜绝“偏私”,即使审判者高度自律、大义灭亲,是个道德完人,也必须予以回避。只有对案件本身保持中立、无偏私,才可以使审判过程具有充分的公信力,确保程序的公正。 程序实质上是对个人自由提供的重要保障。当然,程序正义实质不一定正义,但是程序不正义实质必定不正义。 (推荐书友:王嵊渝) 《昔日的味道》 作者 (日)池波正太郎 出版 南海出版公司 日期 2014年5月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吃”变成了一件很纠结的事情。我们讨论着食物的卡路里,热心地追随着所谓的健康食谱,看着维密天使的身材然后默默发奋。这样的追求固然值得肯定,但似乎偏离了享受美食本身带来的乐趣。所以读《昔日的味道》也算是回归吃的本真。 熟悉日本文学的读者对池波正太郎应当不会太陌生,作为直木奖得主,他写的时代小说和历史小说展现了江户时代真田家族的风云故事,素有“日本的金庸”之称。但是写起《昔日的味道》这种富有生活气息的小集子来,池波展现了他自然风趣的另一面。 我相信很多的美味并非来自多么高档的餐厅或者是原料有多么高级,它们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是因为烹调美食的人本身的用心以及与这道食物相伴的人的故事吧。说到寿司,很多人会想到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在池波笔下,其实也有这样的视捏寿司为生命的人。为了给客人呈上最佳口感的寿司,从原料到制作都严格把关,一丝不苟,并且按时令推出不同食材的新鲜寿司,直到客人入口才露出会心的微笑。我经常在想,是什么样的热情和心意才能做出这样让人肃然起敬的美食呢?在家族传承的餐馆里,最重要的是一如既往地视客人为上帝的敬业吧。 池波笔下,许多美食和店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它更像是一本美食地图,向读者分享他记忆中的味道。写到这里,我开始怀念小时候吃过的年糕团了,那是老奶奶推着小车来卖的,热乎乎的年糕团佐以芝麻白糖等甜馅料,也可加榨菜做成咸味的。吃到那一刻的雀跃别提有多棒了。大概,只存在于记忆中的昔日的味道,才是最好的。(推荐书友:齐伶圆) 《第九味》 作者 徐国能 出版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日期 2014年8月 台湾散文名家徐国能的《第九味》由“昨日之歌”、“饮馔之间”、“雪地芭蕉”、“毒”四个专辑组成。其中收录了不少作者获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梁实秋文学奖、台湾文学奖的佳作,称得上是徐先生散文创作的代表作品。 “昨日之歌”顾名思义是追溯过往的,那陆沉在往昔温柔时光中的石榴街巷里有母亲亲手做的菱角蒸饭;当年粗糙的市声中也夹杂着作者购买的第一套音响发出的古典音乐、爵士音乐、流行歌曲和俚俗民谣;儿时街头巷尾的冰淇淋依然于香甜芬芳中引逗着人们内心的童真。就像作者说的:“(吃冰淇淋)要暂时放下成人世界里的一些礼仪,比如说手指沾上了冰淇淋,你如果就拿了一旁的餐纸去擦,那就丧失了这种乐趣,非用嘴吮不可”……该辑中怀念祖父的《菊花和宁静》与《一对瓷瓶》两文最是堪赏,清浅文字里包裹着温厚神情,将家学渊源中的风雅和朴拙写得入情入理,入心入骨。 第二辑“饮馔之间”貌似写烹饪功夫和美食滋味,其实“功夫在诗外”,作者最终总能从那些细碎食材的调配和烧煮手法的腾挪转到对人生真谛的参悟上。这部分文章含义隽永,值得一读再读。 余下的“雪地芭蕉”和“毒”两辑篇幅相对短些。前一辑的书写视野十分开阔,好几篇采用的是第二人称的写法。显而易见,这种手法有助于大幅添加文章的抒情性。后一辑评论性意味加重,作者论棋说戏,谈花议诗,可谓篇篇风雅。(推荐书友:傅晓慧) 欢迎加入宁波日报书友QQ群:98906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