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读 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悠远绵长的歌谣

---读《杜若文韵》

  李建树

    作为《观海卫文丛》的散文篇《杜若文韵》,全书所收集的全是关于慈溪观海卫一地的风情散文,共分“杜若云烟”、“呜鹤烟雨”、“卫城风韵”、“经典遗文”等四辑。收录散文凡117篇,由慈溪作家陆建立独立担纲主编。这是一部融知识性、趣味性、史料性、文博性、学术性、鉴赏性、考证性为一体的文集,凸显了一个读书人执着的精神追求和爱书情结。尤其是书中的“经典遗文”辑,编者精心搜集、选编了古代文人状写观海卫人文景观的经典之作。该书的出版也让陆建立本人由一名读书者、爱书者、写作者进而又成了一位颇有影响的藏书者和编辑,作为观海卫作家协会的掌门人,其所主编的文学杂志《杜湖》自然就成了观海卫乃至整个慈溪文化界的一处不可或缺的风景。

  人说“散文易写却难工”,说白了,散文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还有人说写散文其实就是写语言,这里所强调的是语言对散文写作的重要性。如果不经细心推敲和反复练习,大多数人写出来的文字就会干巴巴的,为叙述而叙述,甚至会让公众语言及大话套话也混入其中,这样的写作充其量只能达到“文通字顺”的水平,而没有散文语言独特的诗性魅力和现场感。如是,当然也就谈不上生动和意境了。陆建立作为一位成熟的散文作家,当然是深得其中奥秘的,因此他所选的这一部散文集,就非常强调散文作品的语言和现场感。比如有一篇由外地无名作者阿国所撰的《回乡》,初看其文字显得很质朴很平实,然而正是这样的一篇《回乡》却让我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有意境,作者无师自通地坚持的正是“在场”和“写实”,所以让人欲罢不能。

  出于阅读习惯,我是先从后面的第四辑“经典遗文”看起的,在这一辑中,先后有多位古人状写沈师桥,毕竟是古人写作于几百上千年之前,他们的用词、谋篇等与今人都有不同,因而读得有点佶屈聱牙。而阿国的那篇《回乡》,写到他当年提着行李领着阿婆带着二姐一干人等,挨冻受饿地坐上宁波轮船的散席统舱从上海回乡,到家已是下半夜,摸黑进屋,坐在厢房里倚窗而望,已经依稀能看到东来西往的船只和家乡那座新石桥也就是沈师桥了。一篇《回乡》读到这里,忽然,像是与古人的文脉接通了。

  现在回过头来说,编辑出版《杜若文韵》做什么?

  作为散文作家的陆建立拥有对自然和艺术之美的敏感,同时也怀着对一地人文景观的敬仰与膜拜。观海卫是宁波八个卫星城市之一,陆建立生于斯长于斯,对家乡自然有着血浓于水的深情。文集中收录有他撰写的《黑与白,古镇之绝唱》一文,讲述的是他凭着对自然与艺术之美的敏感,别出心裁地选了一张不起眼的黑白照片去参加镇上举办的“魅力观海卫”摄影大赛,得了奖。从而印证了他对江南古镇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所充盈的温情。于是他开始遐想,在五磊山俯视下的观海卫古镇,杜湖、白洋湖,静静地展示着永恒的诗情画意,多少年了,历朝历代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它们作过文、写过诗、填过词啊?诗文可绘景,可言情,可叙事。要说起来,“人文景观”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热词了,为全方位展现观海卫的“人文景观”,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顾名思义,有“景观”必定有“人文”。论“景观”,在五磊山俯视下的这个古镇有山有水有海卫,可以观,可以歌,可以吟。论“人文”,这里有一棵参天大树虞世南,别以为他只是个大书法家,其实不然,他还是一个清正的政治家,一个感情真挚的诗人。当年他向皇帝进言实施“德政”,从而减轻了黎民不少负担,他的一些政见影响了“贞观之治”,他的一些诗话对扭转唐初的诗风更是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帝王称他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等“五绝”。这样的一个历史名人,他可曾为家乡观海卫的鸣鹤解家村写过点什么?几经周折,陆建立终于找到了,它便是收集于本书第四辑中的虞世南《秋赋》一文。还有那一首经典的咏蝉诗“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也许,正是当年观海卫解家村的蝉声给作者童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书名《杜若文韵》,“杜若”是一种香草。《楚辞·九歌·湘君》曰:采芳洲兮杜若。清龚自珍有诗云“悠然闻杜若”。可知这种香草其味悠远绵长,正切合观海卫这部散文集所传达的人文精神。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