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至今已建起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馆、61个“非遗”传承基地、33个教育基地(3月23日《宁波日报》)。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宁波有无数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各县(市)区,它们是这座城市古老生命的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越来越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予以保护。如五年前鄞州区就探索“非遗”传承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三位一体”的原生态保护传承路子。 但对于文化遗产,我们的保护大多局限在看得见的物质形态上,对如何传承和发挥其作用研究较少。如,全市的各级文保单位虽然很多,但大多并不被公众所了解;一些文保单位只是挂了牌子,缺乏实质性的保护,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如何管理好这些文化宝贝,并使之发挥作用,需要认真研究。揆诸现实,政府部门不可能将所有文保单位“包养”起来,社会力量大有作为。像鄞州区因地制宜建起各类小型“非遗”陈列厅(室),一些企业家也建立极具特色的专题文物收藏馆或陈列室,这些措施对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遗产要传承,就应该广泛向公众开放。这方面,台湾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当地许多文保旅游景点,有大量志愿者值守,除了负责日常养护,还接待观众,提供非常专业的讲解。一些相对冷僻的文保旅游景点,志愿者并不每天值守,但会留下联系方法,观众如有需要,可随时联系。文化遗产讲述着传统文化,更好地加以保护和传承,每个人都应该也能够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