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昉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若把“五水共治”比作一只手,污水治理就是大拇指。目前,一场治理农村污水的攻坚战已经打响,到明年,我市1500个村的生活污水有望得到治理。 春天到来之际,我市农村频传治污好消息。余姚谢家路村的村民说“水质回到50年前了”;奉化曲池村用人工湿地消纳全村生活污水,既美化了环境,又净化了水质。经环保部门检测,从人工湿地流出来的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镇海九龙湖镇漕头河,经过一系列综合治理,如今清波荡漾;宁海凫溪香鱼曾为朝廷贡品,在绝迹20年后重现。市长卢子跃称:“让宁波每个村的小溪小河,涌动潺潺的清水,流淌美丽的乡愁。” 这种美丽愿景,令人振奋,发人深思。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丽乡愁呢?回顾这几十年的发展,笔者认为,我们对生态建设、美丽乡愁的认识,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只有……没有……”阶段的乡愁。就是“只有绿水青山,没有金山银山”。记得小时候,我们吟唱着“正月正,泥鳅抬老侬,黄鳝做媒人,田螺勿相信,蜒几蜒几去打听”的歌谣,扑进大自然的怀抱。那时候天那么蓝,水那么清。新雨过后,溪流潋滟。溪中鱼儿,群戏抢水。捉鱼,这种儿时的趣事,随着岁月的推移和年岁的增长,每每想及,总能勾起丝丝甜蜜的记忆。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乡愁虽然美丽,却是贫穷的乡愁。那时没有乡镇企业,人们生活拮据,物质匮乏,有时还填不饱肚子。显然,我们今天所需要的,不是这种与贫穷结盟的乡愁。 “只要……不要……”阶段的乡愁。就是“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在粗放式发展阶段,往往把发展与生态对立起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过度开发,绿色消退,沙尘顿生,雾霾弥漫……只几十年工夫,我们开始富裕了,但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这样的乡愁,也不是我们真心渴望的。 “既要……又要……”阶段的乡愁。就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人们开始重视人、发展、环境之间的关系,期望取得某种平衡,但由于受到发展阶段的制约,在发展理念上还没有达到自觉状态,有时难免处于两难境地。鱼与熊掌难以得兼,为了加快发展,也就顾不得乡愁了。 “……就是……”阶段的乡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看成一回事。从对立到有机统一,这是一个飞跃。人们认识到,生态平衡是最根本的、无可替代的、无与伦比的价值所在,是人和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既是资源,也是资本,要把生态资源当作资本来经营。河水变清,鱼儿快乐;山上种树,鸟儿高兴。优美的环境带动了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同样能吸“金”纳“银”。村里增加了收入,不但村民生活得到改善,还能增加生态建设的投入,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我们相信富裕和绿色是可以并存的,应当向生态要经济“红利”。这样的乡愁,不是记忆中乡愁的简单回归,不是被动地留住,而是一种创造,一种富与美的共振,一个全新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