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亚芬 收藏界素来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其实,宋版书并非到了现代才具有如此的魅力和价值,早在明清时期,知识阶层就已对宋版书青眼有加。因为自北宋庆历年间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后,宋代图书印刷业渐渐步入一个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该时期出版的书籍不仅内容广泛,种类齐全(包括经、史、子、集),而且图书本身在校对、书写、印刷、雕刻、用纸、用墨等各工序上也相当精细、讲究。宋版书的雕刻风格更是活泼多样,不显呆板,富有美学韵味。于是,这样的文化物件便顺理成章地被历代藏家奉为了珍品。可惜宋代之后,经过诸多战乱,到了明清,品相良好的宋版书已非常罕见,它的价值更是水涨船高。不过,即便如此,也依然有不少慧眼识珠的藏书家对它趋之若鹜,并流传下了一段段堪称我国图书收藏史上佳话的真实故事。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也是藏书大家的王世贞非常钟爱宋版书。有一次他遇到有人卖宋版的《两汉书》,该套书籍雕版精美,装帧讲究,王世贞一看就喜上心头,意欲购下。然而此书要价甚高,当时王世贞的手头并没有那么多钱,但他又担心自己若不及早购得,便给旁的识货之人捷足先登了。最后,这位大手笔的学问家将自己名下的一大座庄园作为了抵偿此书的代价。无独有偶,明末藏书大家兼出版家毛晋也是爱书的奇人一个,但这位先生并不出门求访宋版书,而是在自家门口堂而皇之地贴了张告示:愿以每页200文的价格求购宋版书。如此一来,上门售书者络绎不绝。 爱书、藏书,对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件风雅的好事,而这世上的读书种子也多是爱书之人。可有的时候聚书甚多的收藏家要是一不小心,也容易酿成文化灾难。明末的一代文宗钱谦益老先生,同样是个宋版书的痴心拥趸,自从王世贞死后,那套著名的宋版《两汉书》便流落民间,钱谦益寻访多年后,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吧,还真找着了。他如见至宝,立刻拿出120两金子买回家中。然而钱谦益晚年的时候看家中的藏书实在太多,便做了一下整理,一共理出了70多个柜子的古书。遗憾的是此后不久钱宅失火,大部分藏书被烧毁。钱谦益自然是痛心疾首,甚至我们后人在今天听闻此事,也深觉这场火灾往大里说,不啻是一场文化之殇。 另有一位宋版书的爱好者,叫黄丕烈。别人藏书,但凡是古书的珍本、善本,都愿收入囊中,而黄丕烈则“非宋版书不藏”。有一次他家失火,财产毁损殆尽。可巧此时有人拿了本宋版《北山小集》来卖,要价为一两金子。黄丕烈打算买下。谁知卖书人很不厚道,看见买家那么喜欢此书,也不管买家家中刚遭回禄之灾,竟就地涨价,书价直接翻了一番。换成别人一定就此气愤离去,但爱书心切的黄丕烈并无二话,照样买下了《北山小集》。 到了近代,有一位叫傅增湘的藏书家,他所藏的众多古书中有一本《洪范政鉴》。这本书大有来历,乃是南宋淳熙十三年的宫廷藏本,也是南宋内府遗留下来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写本书。其书法,笔致清劲,具有浓郁的唐人撰经之风格。书本身也精美异常,桑皮玉版,玉楮朱栏,里面还有内府收藏的玺印。明末清初以前,此书一直养在深宫人未识。直到1928年,有个书商出手该书。傅增湘闻讯,赶紧去买。可想而知,如此好书,自然是开出了令人咋舌的高价。不过,有时候,金钱还真是难不倒爱书之人。傅增湘将家中收藏多年的日本、朝鲜古刻本卖掉,换来钱财,终于买回了这奇珍异宝般的《洪范政鉴》。后来,他将此书捐赠给了北京图书馆。 爱书人尽心竭力收藏古书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对于宋版书的珍视,与其说是看中了宋代图书实体的不菲价值,不如说是对书籍这一文化载体的传承功能有着无比的敬畏和尊崇。所以在他们看来,“千金散尽还复来”,而真正的好书则是无数前辈学人的心血凝结,是世间最为难得的至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