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①】近年来,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我市建立各种志愿者组织和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及发展平台,让城市变得越来越温馨。一些外来人才因为喜欢宁波的温馨而留在了宁波,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2013年夏天,Arna随在宁波一家外企当高管的丈夫从家乡冰岛来到宁波,一开始,她和孩子觉得在宁波生活太寂寞,催促丈夫工作一年即回国,后来她和女儿到位于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学习绘画和书法,并且成了志愿者,经常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开始喜欢上了宁波,他们一家决定在宁波多待几年。 自我革新,助推政治建设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要求无非是城市干净、交通有序等,其实不然,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比如建立政务公开制度,编制政务公开的目录;利用政府网站有效开展公共服务,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这就要求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不断自我革新,变得越来越透明高效。 我市建设了浙江政务服务网宁波平台,实现网上晒权、网上办事,目前已公布了44个市级部门4189项行政权力的行政职权目录。我市还在平台上主动公布行政审批、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配置等公共服务信息。 我市大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政府主动自我革新,下放权力,简化审批环节,凡能清理、取消的一概清理、取消,能简化的一概简化,能缩减的一概缩减。 政府不仅简化审批环节,还帮群众“跑腿”。比如,去年下半年,北仑区推出了行政审批重点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首批来自各单位的40余名代办员帮助对审批业务流程不熟悉的企业办事人员无偿代办相关业务。 去年年末,好消息传来,在2014年度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我市政府透明度再次位居全国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第一。 春风化雨,助推文化建设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对文化投入、文化活动等有详细的要求,比如要求政府对文化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公共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要向社会免费开放……我市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一根本任务和核心主题,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我市制订实施《宁波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行动纲要》,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项目化推进,大力弘扬“爱心宁波·尚德甬城”社会风尚。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从细处入手、小处抓起、实处着力,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涌现了如俞复玲、林萍、陈怡、胡秀芝等一大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 我市在全国率先构筑起了“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让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城乡各个角落。城乡居民只要走几分钟路,便可以赶到村里或社区的图书馆看书。象山县鹤浦镇等地还设立了“海哨流动图书馆”等,让出海的渔民也能就近享受到精神食粮。 要做到“人人享受文化”,有好的硬件还不够,还要有丰富的文化产品供市民欣赏。近几年,我市文艺界致力于打造精品力作,甬剧《典妻》、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等精品大戏屡获大奖,一演再演,甚至走出国门。 去博物馆看一场艺术精品展,去图书馆听一堂名人讲座,去音乐厅欣赏一场高雅音乐会……如今,在周末或节假日,越来越多的宁波市民走进各类文化场馆,去享用文化大餐。 啃硬骨头,助推社会建设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对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的要求多达19条,这些内容和社会建设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为契机,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攻克“疑难杂症”,切实解决市民反映集中的城市管理、社区治理、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等问题,建立了诸多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使文明城市创建成为加强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解决了很多社会建设中的难题。 不良商家屡屡出现质量问题却瞒天过海,如何让大家看到其不良记录,在购买商品时谨慎抉择?我市不断完善信用宁波网,不定期在上面公布失信“黑名单”,使不良商家无处遁形。同时,公布守信企业名单,让守信企业感到无尚光荣。 老小区停车难是群众反映强烈的文明创建问题。去年年初,江北区文明办和江北交警大队联合在江北区桃源小区帮助群众改造停车位。经过半年多改造,原本“消防车开不进、120急救车开不进”的桃源小区有了大变样。如今,“江北桃源模式”正在推广。 商户扰民是地处繁华地段小区普遍存在的文明创建难题。镇海招宝山街道在全省首推商户专管员,在各社区按平均每250户一名的标准配备,专门管理商户。 拾荒者在城乡接合部乱搭乱建对城乡接合部环境的影响很大,奉化市锦屏街道推出拾荒者公寓,破解了这一难题。 壮士断腕,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对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公众对城市环保的满意率等有很高的要求。在“工业企业污染防治”项特别指出,重点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90%,“双超”、“双有”企业要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省级环保部门组织的评估验收。这对于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宁波是很大的挑战。面对挑战,我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和“五水共治”为契机,一次次壮士断腕,以最严格的整治、最严厉的执法、最严谨的准入促进沿河企业转型升级,保护蓝天碧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去年的最后一天,我市最大的漂印染园———杭州湾新区漂印染园区正式关停,园区39家漂印染企业全部停产,5000多名职工分流安置,1200亩的园区“腾笼换鸟”,开始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铁腕关停这个运行7年的产业园区,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为此要付出15亿元成本,超过年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即便代价如此大,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也没有犹豫过。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光算经济账,要经济账、环保账、发展账一起算! 鄞州等地同样壮士断腕。去年年初,该区关停全省最大的电镀园区,还针对不同环境功能区定位,实行不同的环境准入要求,对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坚决否决,杜绝了一批污染项目的进入。 关停重度污染企业,很快让宁波尝到了甜头。杭州湾新区开始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实现汽车、通用航空两个“千亿梦”。鄞州区引进的南车集团、全芯科技等高科技龙头企业开始登上全国大舞台,一大批汽配、纺织、家电、文具的企业也开始脱胎换骨。 出台道德模范待遇制度、建立自然人信用信息库、推出“照亮百姓回家路”、打造“三美乡村”品牌、开展国学优秀本土教材展评、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星级认定方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我市在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之后,将建设全域化高水平文明之城作为奋斗目标,如今,已经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