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海 记得很多年前,一位老领导在“解甲归田”之际,与我促膝长谈。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做人处世,要少些自以为是,多些自以为非。”光阴似水,往事如烟。老领导饱含深情和哲理的话语,犹如一记悠远的警钟,时时在我耳边回响。 自以为是,这是一个再也熟悉不过的成语了,它出自孟轲《孟子·尽心下》。通常指的是,有的人刚愎自用、自我感觉良好,一事当前,总认为只有自己的看法、意见是正确的。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因自以为是而洋相百出、贻笑后人者不胜枚举,甚至不乏因此丢官、丧命、兵败、亡国的:吴王夫差拒纳伍子胥之谏,狂妄自大、穷兵黩武,骄奢淫逸、养痈遗患,最终国破身死;马谡自负其才,不听诸葛亮之令,不屑副将王平之谏,扎营孤山、一意孤行,举动失宜、自乱阵脚,结果兵败街亭;如此等等。与自以为是不同,自以为非指的是做人处世要虚怀若谷,善于在理性的思考和深刻的内省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在中国古代,亦不乏敢于自以为非者。汉高祖刘邦,就是典型一例:“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正是这种自以为非的胸怀和气度,促其成就了一统天下的伟业。 自以为是与自以为非,看起来只一字之差,但一“是”一“非”之间,二者的表现,以及所产生的效应、带来的后果,却大相径庭。前者,体现的是一种自大、自满、自傲和自负的姿态;后者,彰显的是一种自谦、自警、自省和自砺的品格。现实当中,它们的区别就在于: 自以为是者,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喜欢盯着自己的优点陶醉不已。“腹无诗书气也华”,对自身知识、能力、修养等方面的不足,浑然不觉。对周围变化了的事物,缺乏敏锐的洞察力、鉴别力,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怪圈。办事情、做决定,率性而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喜欢一意孤行,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栽了跟头,还要找出一堆理由自我安慰,寻求自我解脱。 自以为非者,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敢于否定和自我否定,敢于挑战和超越自我。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能保持清醒头脑。对自己的学识、能力,有较客观的认识。思想解放、胸襟开阔,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善于借鉴和吸纳别人的智慧。注重在实践中验证自己观点和行为的正确性,并能及时果断地进行纠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应坚决摒弃自以为是的人生态度,多些自以为非的人格操守。首先,要学会认识自我。有的人之所以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往往是因为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所致。这就有一个客观地审视、看待和评价自己的问题。尤其是有了一官半职之后,更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能因为“抬轿子”的人多了,就头脑发热、目空一切。其次,要善于反思自我。人无完人。惟有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时时校正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升华认识、告别谬误、追求真理、走向成功。还有,要敢于超越自我。只有放下架子,拜群众为师、向实践学习,才能掌握真谛、少犯错误,让自己变得聪明、开明、高明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