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4月2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撒谎式回应”不能零成本

□晏 扬

  湖南岳阳临湘市市长龚卫国涉嫌吸毒,目前被公安机关正式立案调查,其临湘市委副书记职务已经被免,临湘市长的免职程序正在依法依规办理中。此前,龚卫国已“失联”近半个月(4月22日《新京报》)。

  明星大腕中有吸毒者,普通民众中有“瘾君子”,官员群体中有个别人吸毒,算不上怪事,也不值得过分惊诧。在龚涉毒这件事上,真正让人惊诧的是临湘市一些官员的“撒谎式回应”。4月中旬,有关龚涉嫌吸毒的消息流传,岳阳市有关部门及官员回应称,龚因身体不适,请假到广州住院检查。

  回应言犹在耳,事实很快证明,“谣言”才是真相,而官方的回应才是谣言。某种意义上,官方“撒谎式回应”比个别官员涉毒性质更加恶劣。因为,涉毒只是官员的个人行为,而“撒谎式回应”则代表官方态度;官员涉毒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不大,而官方的“撒谎式回应”则严重伤害民众感情,破坏的是官民互信的基础。 

  近年来,官方的“撒谎式回应”何其多!媒体人罗昌平举报刘铁男学历、经济问题,国家能源局回应称“纯属造谣诬蔑”;网民爆料河南项城一名田姓局长现身郑州某娱乐场所,项城官方回应称“可能是恶作剧”;网友称宁夏海原县交警查车罚款、动手打人,海原县公安局坚称“无中生有”;广东佛山一名司机遭执法者殴打,当地交通部门称“绝对文明执法”……这些官方回应看上去义正词严,但最终证实无不是以撒谎应付舆论质疑,愚弄公众智商。不夸张地说,一些地方政府及官员已经“习惯性撒谎”,一出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拿谎言来捂、瞒、盖、骗。

  更让人无法释怀的是,这些“撒谎式回应”虽然最终被证伪,但撒谎者毫发无损,没有人承担责任,撒谎似乎零成本、零风险。正因如此,一些部门及官员才假话张口就来,脸不红、心不跳。近年来,有关部门加大了对民间谣言的打击力度,一些制造、传播“民谣”的人受到了法律惩处。不禁要问:为什么制造“官谣”的人,却既不被问责也不被法办呢?

  做人要诚实,何况是做官;信息公开是对政府的法定要求,何况很多信息是瞒不住、骗不了的。官方的“撒谎式回应”不仅可恶,而且愚蠢。有必要健全和完善问责制度,将“撒谎式回应”纳入问责范围并明确罚则,以严厉的问责督促官员说真话,维护政府公信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