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合 通讯员 镇组宣 11年前的重阳节,在镇海总浦桥社区,出现了全市首个社区日间老年护理中心。因为心怀疑虑,偌大的老小区里只有三四位老人愿意走进来体验试水。 “当时,就担心是不是能办起来,毕竟,我们是头一个吃‘螃蟹’的。”郑时梅捋了捋耳边的银发,淡淡地笑着。在居民眼中,她不仅是总浦桥社区党总支书记,也是这个日间护理中心的实际创建者和推动者。 21世纪初,养老还没有成为社会热点。不过在这个集聚了上千位老年人的老社区,独居、空巢老人已占相当比例。郑时梅挨家挨户地进行走访,心底满是酸楚。由于子女工作繁忙,平时不在身边,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在家,眼神里写满了寂寞。 这怎么行?心急的郑时梅立马行动起来,募集资金、四处化缘,为了300平方米的场地,她拒绝了其他社会人士的租赁要求,硬是将地处中心商业街的绝佳地段留下来。她说,这里出入方便,可以让社区老人就近享受饮食就餐、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及文化娱乐等服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郑时梅牢记着这句古人的箴言。从老人的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到营养就餐、送餐服务,她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社区养老工作之中,小小的日间护理中心也不断地推陈出新,提升着为老服务的质量。 2006年,一辆贴满红色枫叶的面包车开进了社区,一到居民楼下,工作人员便从车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亲自送到每位腿脚不便的老人家中。 “每餐一荤两素,每周工作人员都会列好新的菜单供我们选择,每天换花色,菜也非常新鲜。”王黎珍是社区里的独居老人,腿脚不便,买菜做饭也成了难事。送到家门口的“车轮食堂”,让王阿姨赞不绝口,从此成了忠实订户。 “老龄化是个需要社会消化的大问题,作为社区当然理应先走一步。”如今,有了口碑的总浦桥社区日间老人护理中心,已有了100多位固定的老年“客人”,也在社区里形成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1400余位老人在这里安度晚年,其中百岁老人就有3位。 这些年,郑时梅获得了诸多荣誉,全国敬老之星、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宁波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宁波市级劳动模范……不过,在她心中,总比不过老人们由衷的那一句称赞:“阿拉时梅交关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