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①】市农技专家表示,将一个产业的废弃物作为另一个产业的补充,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就能实现产业链的有效对接,获得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减量化投入,测土配方施肥 一片绿油油的蔬菜、水稻,偶尔有几只鸭子在田间飞过……位于鄞州区古林镇前虞村1000多亩的“天胜农牧”农场,以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四不用”远近闻名。 不施农药,培养吃掉害虫的益虫、益菌,适时放到田头;不施化肥,将养殖场的粪便当肥料。而且,在农场内形成了一个小循环:蔬菜叶、秸秆喂猪、牛,猪、牛的粪便发酵、施肥。连雨水也通过相连的水沟,进行循环利用。前不久,该农场获评“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天胜农牧”是民间力量尝试生态循环农业的一个特例,虽难大面积推广,但其发展理念和生产模式已引起专家高度关注。 当前,面对日益衰弱的环境承载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已是当务之急。 土壤施肥、施药能“对症下药”吗?答案是肯定的。我市通过大量的测土分析、田间试验、配方校验等工作,建立了适合本地实际的水稻施肥指标体系和蔬菜、旱粮等主要农作物的优化施肥模式。同时,按照“合作社带动、产业联动、肥料企业参与”的方式,初步实现“测、配、产、供、施”五个环节的有效衔接。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农民使用配方肥,以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了化肥用量。“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200多万亩次,建成各类示范区1100余个,减少不合理施肥量5080吨。 农药减量方面,通过实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应用物理防虫等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用量。“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减少了不合理施肥,促进了化肥减量增效和农田地力保护,达到既生态又循环的目的。”农技专家说。 清洁化生产,让田野重现绿色 地膜、农药(兽药)包装物等废弃田间,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 我市的鄞州、奉化、慈溪等地作为浙江省试点,率先实施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利用,实行村有点、镇有站、县有处理中心。如今,全市年产生农用地膜等1.1万吨,有近9000吨回收。同时,全市新建畜牧场沼气工程和秸秆沼气工程131处。全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84%,基本消除秸秆露天焚烧现象。 重拳出击,治理违禁未批养殖场,从源头上治理。以“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为东风,到去年底,全市已关停、搬迁禁养区养殖场2731家,治理小规模养殖场636家,改造修复年出栏100头至1000头规模生猪养殖场1289家。全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已初步建成,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模式正在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