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记者王宇)指导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27日对外发布。根据规划,全国农业将被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等三大区域,国家将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分类施策。 其中,优化发展区主要包括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和华南区。这是我国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生产条件好、潜力大。农业部表示,应坚持生产优先、兼顾生态、种养结合原则,在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的前提下,实现生产稳定发展、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友好。 适度发展区包括西北及长城沿线区和西南区,这一区域农业生产特色鲜明,但水土配置错位、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应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适度挖掘潜力、集约节约、有序利用。 保护发展区包括青藏区和海洋渔业区,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应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开发,适度发展生态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农业部表示,三大区域的划分综合考虑了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意在实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更好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据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记者王宇)27日发布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8%,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主产县基本实现区域内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到203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废弃物趋零排放。 规划指出,要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到2020年要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8亿亩高标准农田。防治耕地重金属污染,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分级管理利用制度。依据国务院批准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