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读 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6月0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情书趣乐在其中

———读《书生行止》有感

  傅晓慧

    所谓“书生”,在《书生行止》这本书中的含义并非古代那种一袭青衿在身、满肚四书五经、力求通过考科举而走仕途的古代学子。薛冰先生笔下的“书生”一方面确乎有自况之意,另一方面也囊括了那些新时代、新社会中爱书、惜书、读书、聚书之人。至于“行止”一词,寓意深沉:人之行止故当有节,“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这既是为文的法度,也是为人的原则。

  《书生行止》乃便携精装小开本。此书之所以能付梓成册,因赖作者自己就是一个一提到书就能兴味盎然、滔滔不绝的标准“书生”。鉴于时代原因,薛冰先生少年时期并没有机会进行广泛阅读,但他对书那种近乎饥渴的欲望却始终如一。好在求仁得仁,他终和书结下不解之缘,成为一介“书生”。作者既是作家,也是学者,尤其在出版、编辑方面颇具功力。对各地的文化史、地方志、书界渊源都有浓烈兴趣。于是多年来在“行万里路”的同时,总能遇到相谈甚欢的书友良师。其间也陆陆续续写下了不少和书人书事相关的散文、随笔。结集成册,便有了这本《书生行止》。

  《书生行止》共分三辑。辑一溯本追源。开篇抒怀,讲述了自己之所以对“书话”情有独钟,源头是在西谛先生郑振铎那里,正是因为看了先生的《劫中得书记》、《求书目录》、《访笺杂记》等作品,作者才开始了通过“书话”神交知己的旅程。这也就是薛冰先生自己所说的:“改变我阅读事业直至人生轨迹的,是郑振铎先生的《西谛书话》”。此外,薛冰先生还记述了程千帆、夏仁虎、陈子善、夏志清、赵萝蕤等名家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生平“书事”。他们中有的是和作者有过几面之缘的同行学人,有的乃是素昧平生却在道德文章、学问进益上对作者多有恩泽的前辈大家。薛冰先生将自己与他们之间或长或短、或深或浅的书缘娓娓写来,叫人深感文化的强劲力量和深厚情怀。

  如果说辑一是在论师友,那么辑二便是话自身了。走上阅读、写作的道路是薛冰一生的无悔选择。就他个人的阅读经验而论,不少好书完全能常读常新,如《鲁迅全集》(十卷本)、《宋词选》、《柳如是别传》、《万历十五年》等。这些经典文字不仅能坚定初涉学途之年轻人的文学信仰,而且还可指引“书生”们的学术钻研之路。

  对那些和书相关的事物,作者同样乐此不疲地详细写来:多年来于月夕花朝下陪伴自己浸淫于书本中的小天地———书房;和师友们一起不计回报、勠力同心创办的《开卷》刊物;对书籍未来发展的揣度和推测;文人写作常用之“笔名”的渊源流转……书情书趣,无不令作者乐在其中。

  第三辑依然万变不离其宗地说“书”,不过笔触已经宕开。作者素有文人雅致,也曾海阔天空地到处地游历。每到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他都会寻找那里地标性的书店。有时候甚至人还没到目的地,就已向书友们咨询好了该地特色书店的详细情况。如此情态,真可谓:书生本色,顿显无遗了!

  也许在很多人的眼中,“书生”代表着某种文化意味。他们文质彬彬、满腹经纶,能出口出成章,也可倚马万言,有时可能还带着点小小的迂直。而薛冰笔下的书生们尽管也不乏上述特征,然而他们毕竟生活在当下,更贴近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他们孜孜以求,目的却不在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两脚书橱。对他们而言,读书俨然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行或止,皆能显出与时俱进的读书人风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