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大鸣 《文学港》杂志走过了它不平凡的青春历程,今年盛夏将迎来出刊200期的纪念时刻。可圈可点,可喜可贺。 一座现代化的港口城市,除了经济繁荣、市容整洁之外,还需要文化作为软实力,来支撑城市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精神,是宁波城市人文形态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宁波文学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古老而现代化的甬城,既有东南形胜,一派繁华的外在兴旺发达之势,又有文脉传承,精神生活富足的内秀之美。宁波的作家们在荣荣主席的带领下,活跃在当下文学创作的舞台上,硕果累累,已在全省乃至国内文学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令人刮目相看。作为宁波唯一一本公开出版的纯文学杂志,《文学港》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几度转型,如今焕发出亮丽风采,这凝聚着历任主编、文联领导、全体同志的智慧与汗水。 出刊200期,光从数量级上说,折射出作者、编者、出版发行者几十年的辛勤耕耘,任劳任怨。个中酸甜苦辣,可以想象得出。而值得欣慰的是,宁波的作家创作势头旺盛,老中青梯次结构完备,体制内外作家同生共荣。特别是青年作家群体的崛起,使宁波文学后继有人,英才辈出。 我对作家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孩童时代也曾有过作家的梦想,可惜未能如愿。好在到了市文联工作,有机会接触作家群体,近距离地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常常被他们的率真、执着、勇气、胆识、个性和文采所感染,心甘情愿地为作协和作家们做些服务工作并出谋划策。还与两位年轻作家结对,帮助解决他们创作中的困难与问题。对此,我感到由衷的幸福。 通过改版、提酬、设奖、搞大型活动等方式,《文学港》团结了一大批作家,居然弄得风生水起,如火如荼:文章常被国家级刊物选登;王旭烽、商震等名家的作品能在《文学港》里阅读到;“储吉旺文学大奖”、“於梨华青年文学奖”,一个城市创设两项文学大奖,实属罕见;“春天送你一首诗”、“宁波文学周”已成为甬城文艺响当当的活动品牌。中国作协领导、国内各大名刊主编,多次莅临我们生活着的美丽海港城市,开启文学惠泽百姓、缔造文学“饕餮大餐”的模式。 文学喜逢盛世,这是文学最受尊重的时代。人们需要文学,文学支撑精神。乙未之年,三阳开泰,甬上文学界又见姹紫嫣红,百花争艳———4月初,宁波青年诗群15人齐刷刷集体亮相中国作协会议大厅,邀请权威专家一一点评作品,把脉会诊,开出“药方”,如此高规格的“作品研讨会”,用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的话来说,乃属全国首创;还是人间四月天,我们在诗人、翻译家袁可嘉先生的故里,秀美的慈溪市崇寿镇,拉开了“唱响时代旋律,深入百姓生活,大型诗歌朗诵会”的帷幕,诗韵袅袅、歌声朗朗、舞姿翩翩,一场高水准的专场演出使当地民众如梦如痴;5月初,在著名作家、出版家巴人的家乡奉化,成功举办了全国知名小说家走进裘村镇黄贤村接地气的系列采风活动,他们见证了“宁波市作家协会创作基地”的挂牌仪式;这期间,在《三字经》作者王应麟的出生地,鄞州区与《人民文学》杂志社联袂,结合全民读书节活动,为全国文学新人获奖者颁出含金量极高的奖项,宁波作家也名列其中。 短短数月,宁波文学活动此起彼伏,高潮不断,令业界惊叹:宁波文学在新时期大有可为! 如今,《文学港》出刊200期简朴的纪念活动,通过《文集》的方式,昭示文坛。我特别注意到,从今年第一期起,《文学港》杂志的封面换了面貌,每期都有一条特色船模作主画面,这船,分明是办刊人的一种企盼:满载文学的情怀,浩浩荡荡驶向神圣的港湾。 今天,我们以宁波文学的名义,向文学礼赞,向作家礼赞,向生活礼赞,特别要向200期礼赞。明天,我们将再次见证和分享宁波文学更加辉煌的成就。 因为,我们一直行走在更纯粹的文学路上…… (作者为宁波市政协常委、宁波市文联党组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