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月光》 作者 胡学文 出版 中国电影出版社 日期 2015年5月 “犹如照妖镜,让社会中的人无从遁形”一语,出自第51届金马奖获奖作品《一个勺子》里的一句颁奖词。这部电影改编自鲁迅文学奖得主、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胡学文的中篇小说《奔跑的月光》。 胡学文的小说有着异常坚硬的质地,他对于当下乡村儿女生存的艰难与精神的惨烈有着真实而深刻的表现。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生活在底层的平凡的小人物,他们常被命运裹挟着跌入深渊,但他们倔强地与灰暗绝望的命运搏斗,哪怕头破血流也不屈服。因此,胡学文的小说充盈着在现实、伦理、人性、命运、性格之间纠缠的极为复杂的意蕴与内涵。 《奔跑的月光》收录了胡学文的6部中篇小说,体现了作家现实风格的坚守与发展,着力书写了当代乡土中国的生存困境,直击生活的痛处。作者持续地推进苦难的深度,直到生存的极限。《奔跑的月光》中有一个人物是傻子,但小说又不是写一个傻子的故事,而是每一个人都可能面临的荒诞命运。在这个世界里,能够做一个傻子,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6部中篇小说,不追逐时尚,在描写现实时,能达到一种近乎荒诞的色彩,这既与转型期中国农村现实中所具有的不合理性有关,也是作家在艺术上努力提炼所达到的效果。(推荐书友:小平) 《看得见的正义》 作者 陈瑞华 出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日期 2013年7月 法律、法治很重要,但是客观而言,不会人人都去钻研法律。陈瑞华教授也许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把深奥复杂的法律程序和司法制度,通俗易懂地阐述出来,这也许就是本书的最大价值所在。 “看得见的正义”这一说法来自著名的格言:“正义不仅要被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何谓依法治国?应该是“以法律的统治”为内容的真正法治,因此必须破除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理念,必须将诉讼活动纳入到国家与个人进行平等、理性地对抗中来,使国家追究个人的任何行为和决定都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 内蒙古的呼格吉勒图案、福建的念斌案终于水落石出了,但是呼格吉勒图无法回来了,念斌的8年人生已经成为过去时,正义是否来得太迟了呢?须知———迟来的正义非正义。之所以为非正义,陈瑞华认为,倒不是因为实体结论发生了错误或者说造成了实体上的不公正,而是由于实体结论的产生过程造成程序上的不公正,损害的是司法裁判的及时性。 是啊,早在2006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政法委就已经对案件进行了复核,当时得出的初步结论就是“冤案”。但是却在迟至8年之后的2014年12月内蒙古高院方才宣告呼格吉勒图无罪。1979年出生的他,被执行枪决时不到18岁,等他被宣告无罪时却已经是35岁了。这迟到的正义是正义吗?引人深思。 透过这两个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多,“谁来监督监督者”?也许就在当下,也许还需要时间。(推荐书友:王嵊渝)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 (日)青山七惠 出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 日期 2011年3月 《一个人的好天气》是日本新锐女作家青山七惠出道以来最著名的一部长篇小说,正是此书,给这位“80后”作家带来了“芥川奖”的殊荣。老实说,这部作品若仅从表面看,内容非常简单,讲述的是一个年轻女孩独自在外住宿、打工、恋爱的一段生活。但读完全文,你依然会喜欢上它,蕴藉的语言,自然的行文,不知不觉中将读者和书中的一个个人物拉近…… 当然,青山七惠并非单纯想在自己的小说里呈现年轻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她一方面把文学技巧纤痕不露地融进了作品,另一方面也用文字呈现了自己眼中的生活美学。她笔端轻俏,却已经巧妙渗透了民族文学传统中的特有情致,比如萧疏、物哀。 《一个人的好天气》的主角是来自单亲家庭的19岁的知寿,她执拗地离开母亲,开始和并不怎么熟识且已年届七旬的舅姥姥妗子一起生活。一老一少的年纪相差了半个世纪,在生活的细节中具有某些鲜明的对比性。有趣的是,老人家有自己常来常往的舞伴兼恋人,妗子每天淡妆浓抹,努力地“女为悦己者容”。知寿却和男友阳平刚刚分手,好在不久她又开始了一段新恋情。但那个叫藤田的小伙子和知寿好了一阵后喜欢上了别人。知寿并非那种为爱会歇斯底里的女孩,纵然内心很不舍,她也没有为了挽留这份爱而做出任何争抢的动作。事实上,在日本社会中,像知寿这样的年轻女孩非常具有典型性。她曾经问“过来人”的妗子:“外面的世界很残酷吧?我这样的人会很快堕落吧?”妗子软软一句“世界不分内外的呀,世界只有一个”,便一语中的。 小说根据一年四季分成了“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迎接春天”这样五个部分。最后一部分带有明显的迎新意味。知寿在最后袒露了带有铿锵之气的心声———“就这样,我不断地更换认识的人,也不断地使自己进入不认识的人们之中去。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只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迎接新的一天,一个人努力过下去。”(推荐书友:傅晓慧) 欢迎加入宁波日报书友QQ群:98906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