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安 绘
|
本报讯(记者蒋炜宁 通讯员宣文)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宁波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非法来自疫区的20多吨走私冻品肉被查处。这是迄今为止,宁波地区查获的最大批量非法来自疫区冻肉类产品,货物均从宁波辖区外流入。此次行动中,共查处问题肉品和水产品57吨。 重点打击疫区走私牛肉 开展以进口肉品为重点的打击疫区牛肉走私,是本次宁波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3月起,全面排查进货渠道不明、手续不全、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牛肉,顺藤摸瓜,倒查源头的大网已悄然撒开。今年4月中旬,市市场监管局与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宁波海关组成突击联合执法组,在余姚、慈溪两地的冷库检查时,发现有4个冷库的进口肉品异常。市市场监管局公平交易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这些肉品没有中文标签,基本可以断定是走私入境的。更让人吃惊的是,通过对比外包装的编码,发现这些肉品的来源地都是不允许进口的疫区。在这4个冷库里合计查封了来自疫区印度、巴西、美国等国家的速冻牛肉、牛排、牛肚等1194箱,共20多吨,涉案货值30余万元。 这些走私肉大行其道,不仅因为逃避关税降低了成本,而且由于这些肉品的来源地不符合正常进口的要求,因此采购价格自然就低。 进口肉类若未经检验和除害处理,很有可能携带了人畜共患病、动物传染性病原以及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如果来自疫区,甚至可能携带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等重大传染病病菌,危害严重。 食品中添加罂粟成分 据昨天的新闻发布会通报,此次宁波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除查处问题肉类和水产品外,还查处河豚鱼等有毒有害食品7起;在“餐桌扫毒”行动中,查处食品中添加罂粟成分的餐饮店8家。 本次“餐桌扫毒”主要对象是小龙虾店、熟食卤味店、秘制汤料店、火锅店、烧鸭面片店、鸭脖子店、骨头煲、牛肉汤面、麻辣烫、川菜馆和调味品批发市场等,以食品中添加罂粟成分为整治重点。罂粟壳含有20多种生物碱,其中以吗啡、可待因、那可丁、罂粟碱等为主要成分。它易使人体产生依赖性而造成瘾癖,对人体肝脏、心脏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我国法律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罂粟成分。 被查获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罂粟成分的餐饮店及无证业主分别为:慈溪市周巷阿飞饮店的牛肉汤,浒山金山美仙点心店的调料粉;镇海区招宝山彪记湘菜馆的龙虾汤料;余姚市三七市镇新东路的无证餐饮业主胡宏良的牛骨头汤;海曙区粮丰街9号精品武鸭脖店的鸭脖子;江北区翠柏路428号门口无证餐饮业主杨行友经营的龙虾摊龙虾底料;鄞州区中河街道兴宋路39号无证业主苏家喜经营的肉制品加工地下窝点的卤料汤汁、古林吴加林小吃店现场查获罂粟壳和罂粟各一袋。 所涉店家和业主均已被依法查处,并移送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饭店里发现河豚鱼 本次行动共立案查获7起21公斤多的河豚鱼,未发现织纹螺。其中象山查处两起。4月30日执法人员在象山高塘其卫海鲜饭店里发现两个桶内养有52条共9.5公斤的河豚鱼。据了解,这些河豚鱼是业主从宁海购入。这些河豚鱼平时放养在四楼房间,有客人点单时由当事人亲自加工。3月18日执法人员在象山丹西喜相逢饭店检查时,发现点菜台上有一盆名为大巴鱼的菜出售。经当事人供述,大巴鱼就是俗称的河豚鱼。这批河豚鱼是业主从扬州一养殖场购得。这两家饭店所经营的河豚鱼被当场查扣,并立案查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