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党史·国史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7月1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市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在“一五”期间,宁波的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增产节约,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1956年,专区、市提前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实现“一五”计划主要指标,特别是宁波市于1956年3月提前22个月达到“一五”末1957年工业生产指标。

  宁波经济总体实力明显增强。1957年与1952年相比,宁波(现境)工农业总产值由12.67亿元增加到18.93亿元,年均递增8.36%;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由6653万元增长到13244万元,年均递增14.76%。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三次产业比例由1950年的73.0∶9.9∶17.1调整为1955年的57.9∶15.2∶26.9;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总产值比例也由1952年的80.1∶17.1∶2.8调整为1957年的70.5∶25.1∶4.4。

  农业生产取得好收成。“一五”时期,宁波虽然遭受干旱、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但是通过兴修水利、改良品种、推广新式农具、改进耕作方式、消灭病虫害等措施,克服重重困难,战胜自然灾害,使农业生产取得较快发展。除1956年遭受严重台风灾害而减产外,“一五”时期的其他年份,农业生产连年增产。1957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3.35亿元,比1952年增长31.59%,年均递增5.64%。

  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一五”时期,广大工人群众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活动,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推进工业生产。1957年,宁波工业总产值达到5.58亿元,比1952年增长121.01%,年均递增17.19%。到1957年,专区、市共建立了416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1235家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其中宁波市分别建立了139家和327家,特别是兴建了动力机厂、渔轮厂、漂染厂、针织厂、床单厂、纺织器械厂、印刷厂、瓷厂、食品厂、压缩机厂、通用厂等一批骨干企业。

  基本建设投资大幅增长。“一五”时期,宁波全民所有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2884万元,其中1957年为849万元,比1952年的172万元增长近4倍。“一五”期间,新建的第一座大水闸———鄞县铜盆水闸建成,鄞县和奉化县的23个乡16万亩农田受益;专区第一个抽水机站———鄞江抽水机站建成,7000亩稻田得以机械灌溉;专区第一个拖拉机站———慈溪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建成开耕;宁波港第一座靠泊能力3000吨级的钢质浮动码头,在白沙沿港动工兴建。

  交通运输水平明显提高。“一五”期间,中断近20年的萧甬铁路修复通车至宁波市郊庄桥,国家自制的第一艘沿海客货轮“民主十号”首航宁波。1957年,货物运输量达到221万吨,为1952年的4倍多,其中铁路发送量从无到有,达到15万吨;客运量866万人次,是1952年的7倍多;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60万吨,为1952年的2倍,其中出口量35万吨;旅客进出港人数83万人次。

  “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不仅推动了宁波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促使宁波形成了一整套计划工作体系,如计划的指标体系、组织系统以及工作者队伍。宁波的“一五”计划还带有东南沿海的地域特点。因为是国防前线,宁波的规划和建设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战略布局和军事斗争大局。在既没有安排苏联援建的国家156项计划,也没有与156项计划配套的重工业发展项目的情况下,宁波人民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因地制宜,艰苦奋斗,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宁波的“一五”成就来之不易。(摘自宁波党史二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