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四明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7月20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首歌的传奇

  林俊燕

    不知人们可曾听到过这首歌,它名叫《海鸥》?

  据说,50年前,当年有百万知青在这首歌面前哭了,唱着唱着,心灵被感染震撼而进入角色,以至把全中国的大大小小河流,都当作了二战时期的伊洛瓦底江。江流汹涌,怎抵得上一首人声齐唱的歌曲汹涌!

  这个堪称珍贵的细节,我是在一本被称为“新新闻主义”的长篇纪实小说里看到的,书名叫《血色炼狱》,作者叫龙升。50年前中国的知青最喜欢唱的歌,后来也成了我少年时音乐上的启蒙老师。这句话有点不合逻辑,因为20世纪60年代末我已十三四岁,在学校里学过唱歌,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准确表达。因为当我从表姐的口里学会哼唱这首歌,我对表姐也是其中一员的知青这一代的苦闷彷徨的心声,是多么有相同的感受啊!《海鸥》一下子让我明白了自己那个年龄段不该明白的事。我仿佛通过这首歌曲,看到了那个年代的烈烈骄阳和啸啸朔风,年轻一代面朝黄土枯燥度日的情景。乡关万里,亲情两隔,悲苦无告,他们惟一的精神伴侣,除了这些眼泪做成的歌曲,就是那个年代里无边无际的荒原。知青,这个特殊的名词,成了一个古战场,夕阳映照着凄凉的苍山,这是一个丛林深深的古战场。

  《海鸥》这首歌,至少在某一类人的时空里,成了这一特殊古战场上空飘荡不息的旗幡,一首秘密的安魂曲。

  有时,人们通过一首歌曲,怀念或追忆那些喜悦或忧伤的时光,给思想一片飞翔的天空。

  伊洛瓦底江为世界第七大河流。它发源于中国境内的湄公河部分,流经缅甸全境汇入孟加拉湾。二战期间,英国军队越过3600多米高的维多利亚山,在这片辽阔的江岸上阻击凶残猖狂的日本军队,打响了近代军事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伊洛瓦底江战役。传说,在双方士兵短暂的停火间隙里,一个英军的士兵躲在战壕里谱写了这首自由壮烈的歌曲,一夜之间,被全体英国士兵所传唱,在后来的阻击战里,士兵们一边哼唱着这首歌,一边把歼灭侵略者的子弹泼水般扫向蜂拥而来的日军。

  ……

  海鸥,海鸥,

  你那动人的歌声,

  不断扰乱我那平静的心房……

  这首歌展示着生命之美,勃发着一种崇尚自由的英俊少年之气。这样美好而迷人的自由,被战争破坏和干扰。然而,作者几乎对发生在眼前那残酷的战争视而不见,在整首歌词里不着一字,只专心致志地吟唱他眼前在晚霞中翱翔而去的那只海鸥。在那首歌曲中,对于渐渐被作者心中的和声旋律捕捉住的海鸥,作者倾注了他最后的对于自由的仰慕、向往和全身心的感受,以至于向往得像枪走了火,令我们这些后来的吟唱者,隐隐有些不安和恐惧———晚霞一收,周围的世界将变得怎样,黑夜的波涛一片茫茫?

  所以,整支歌曲的旋律线是悲愤而雄壮的,掺杂着许多莫名的祈祷,还有暗暗羞愧着的求生的意志和愿望。也许人都这样,对自由的向往,最后关头就变成了不便明了的求生欲望。

  这就是贯彻在《海鸥》内部的一个青年秘密的精神氛围。自然,它也成了后来的中国知青一代们尤感亲切的秘密氛围。

  当年的英军士兵哭了。大战就在眼前,须知他们是在真实的伊洛瓦底江边啊,枪林弹雨,饿殍遍野,惨烈得无以复加!

  时代有时是一个盲目的孤魂。这个盲目游荡的孤魂,竟然在某一首歌曲面前,停下了惊诧莫名的脚步。

  他听见了一种声音,一种集体的心脏跳动……

  人类通过歌唱传达他们的心声,他们的生存和苦难,以及不屈之美。这样的传统,自古皆然,犹如眼前的伊洛瓦底江之滔滔不息的奔流。

  创作此歌的英军士兵,是无名氏。中国出版的《中外歌曲300首》等歌本抑或“酷我音乐”歌库,几乎一概在这首歌名下写作“缅甸民歌”。但只要稍有音乐常识的人,一听就知道,这哪里是什么“民歌”?分明是近现代的创作歌曲。因为人有意识,动物有意识,歌曲更是意识的产物呀!

  近年来,一些近现代史正在逐步解密,抗日老兵随着《苍狼》、《我的特一营》这类正面描写国民革命军抗战的电视剧的热播终于被摆正位置。但二战之后的许多年月,别说是“伊洛瓦底江战役”了,就连当年的缅甸大会战,中国远征军如此勇猛抗敌而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事实,还有戴安澜将军同古会战捐躯后,回国途中民众一次次自发祭悼英烈的催人泪下的场面,也在远去的时光里成为历史。那些战后滞留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历史曾经对他们是多么不公啊!2009年,新华社记者开始在缅甸密支那寻访老兵,后来,当我在纪录片里看到那9个白发苍苍而且贫穷孤独的幸存的老兵终于回到阔别七十载的祖国,我也跟着热泪夺眶,耳畔再次回荡起《海鸥》的旋律。

  有时,歌曲也与人一样,歌愈好,曲子的命愈薄,这就有些像红颜!好歌如同优美的鸟儿展翅云天,但飞得越高越容易被子弹击中。

  我想起了俄罗斯诗人伊万·日丹诺夫的一首诗,名叫《无题》:鸟儿死去的时候/它身上疲倦的子弹也在哭泣/那子弹和鸟儿一样/它惟一的希望也是飞翔……

  我感觉,这首诗,就是当年躲在战壕里的那个写歌的英军士兵目光直击过的那只海鸥。这只海鸥,化作了人类社会里一度反复传唱的一首歌曲。随着时光流转,最终又找到了真实的诗的作者,就像后来知青返城又回到各自生活的起点,苦难变成人生的养料,茁壮成长为社会各阶层的精英。

  诗、士兵、海鸥……

  漫天的晚霞。

  自然,这一切仅仅是传说,是一个已逝年代的传奇。

  静静的江水向东流,惟有那歌声轻轻回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