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7月2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冯梦云:以笔为刀 唤醒民众

《大晶报》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已经功成名就的冯梦云亲赴前线采访战地新闻,及时报道中国军人英勇杀敌的消息,揭露日军屠杀无辜百姓的滔天罪行。为了让上海市民了解战况,他创办的《大晶报》一天出三报(早报、午报、晚报),这是当时小报界的创举。不久,上海的大小报纸先后停刊。10月5日,《上海报》、《小日报》、《大晶报》等10家报纸联合出版《战时日报》,冯梦云任编辑顾问,不断发表抗日救国的新闻。《发刊词》上有这样的慷慨激昂之句:“……我们知道自己是有5000年历史的黄帝子孙。所以我们要干,干到敌人的铁骑不再来践踏我们的国土为止。” 

  《战时日报》不仅登载国民党军队抗战的消息,也报道八路军英勇杀敌的新闻。爱国将领张发奎的《告民众书》,著名作家郁达夫的杂文《倭寇的穷技》,朱德总司令的《论西班牙战争》、《日本决不可怕》等文章都登载在此报上。冯梦云还写了《华北大战的总检讨》、《八路军与晋北大战》、《南京之攻防》等20余篇专论,大大鼓舞了民心。

  1940年9月20日,《正言报》在上海正式创刊,冯梦云出任经理。当时报社内外戒备森严,报社人员出入随手锁门,以防日伪突然袭击。为了保证职工和编校人员的安全,报社规定一律住在宿舍内,编辑部所有人员全用化名。

  冯梦云身担经理之职,为了安全起见,亦寄宿在内,但他的工作不同于编辑同人,有时必须出外接洽,他为人既负责,做事又勤奋,想不到因此种下杀身之祸。某一天他忽然不见了,社中同人,初以为他有事外出,未尝在意,当天未返,也不以为出了乱子。两三天过去,始终未见其人,大家才觉事情不妙。因为希望他仍会安然归来,所以报纸未登只字,大家不予张扬,更希望他只负经理部职责,与报纸上的文字不发生关系,纵然被敌伪方面绑架而去,也许不致危及生命。

  台湾大学教授张志韩在《血泪当年话报坛》一文中说:“可怜的冯梦云,究竟他那时置身何处,受到怎样的痛苦折磨,最后又怎样的给他们残酷处死,完全毫无所闻。不久之后,太平洋大战爆发,上海公共租界,也给日本人占领,我们也流亡去了内地,一直到胜利归来,关于冯梦云的下文,才由他的朋友毛子佩领得一笔恤金,算正式公开了冯梦云的噩耗。”

  据曾任中国红十字会鄞县分会常务理事的周允中在《冯梦云: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小报文人》中说:“日军为了威逼他供出抗日志士的名单,用一只大木桶装满冷水,将冬天里身穿棉衣的他浸入冷水之中,只露出嘴巴和鼻子,过了很久,才让他出桶,然后立即逼迫他坐在烈火旁,将棉衣烘干。冯梦云原来就患有鼻炎,经过这番磨难,脑部严重受损,鼻子不时流出腥浓的液体,奇臭难闻,痛苦不堪。在不断遭受日军的残酷刑罚之下,得不到良好的治疗,终于在1944年2月17日为国捐躯了。”

  人物

  名片

  冯梦云(1901年-1944年),慈溪河姆弯里头(今余姚河姆渡)人。原名冯恭茂。15岁赴沪当学徒,由于投稿关系,进入《小日报》任编辑,从此开始报人生涯,曾创办《大晶报》等,因积极抗日而被日军残忍杀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