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腐又出新花样: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原馆长萧元,在2002年10月至2010年3月,用自己临摹的赝品调包,将馆藏的朱耷、张大千、齐白石等书画家的143幅书画作品窃为己有,之后陆续将其中的125幅作品拍卖,获利3470.87万元(7月22日《信息时报)。 萧元之所以能把那么多名画“调包”,媒体报道时用的词是“利用职务之便”。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藏画库以中国书画为主,主要是教学参考用,学院的老师、学生均可凭证件借阅。藏画库共有三道门,3名老师各管一道门,有人要借画,需要通过分管这三道门的老师。而萧元和一名副馆长却有全套的钥匙。所谓“职务之便”,正是他可以用全套钥匙在周六周日作案。 3名老师各有一把钥匙,各管一道门,与此前有些农村施行的“三瓣章”一样,就是为了让有权者相互制约和监督。虽说这也不一定能完全避免3人“齐心协力”做坏事,但有了这样的“分权”机制,各人贪腐的难度和暴露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奇怪的是,萧元和一名副馆长却有全套钥匙。这就相当于让他们在进入藏画库和借阅画作上拥有了绝对权力。而有了这样的绝对权力,不管是谁,出不出事,就看他动不动坏心眼了。 事实是,2003年该院对画作进行数据化处理时,萧元就发现其中有很多赝品,正品被人调包过。也就是说,由于有人可以拥有3把钥匙,使得“分权”机制的制约和监督功能荡然无存,此前有人利用这样的“职务之便”贪腐过。但萧元发现这个猫腻后,不是想着如何“亡羊补牢”,而是心领神会地动起了歪脑筋。可怕的是,在萧元卸任馆长后,类似的调包行为也从未停止过。 人的自律往往是靠不住的,对权力实施相互分离的多方位、多层次的制约和监督,才是遏制贪腐的不二法门。萧元的“调包计”,因为颇有技术含量,被媒体称为“发生在小说史话里都会令人啧啧称奇”,但其实质与其他贪腐没啥两样,仍旧是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3把钥匙,符合防止权力过分集中的“分权制衡”原理,本可以很好地预防“一手把”“一支笔”“一言堂”等弊端,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却把它弄成了“面子工程”“半拉子工程”,等于废了这套制度。萧元利用“职务之便”贪腐,恐怕既不能说我们不知道权力需要监督,也不能说我们不知道如何制约权力,而只能说我们很少真正把像“3把钥匙”“三瓣章”这样的好制度当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