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读 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8月03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评的“入”与“出”

傅晓慧

  当下有很多人写书评,然而不少书评在现实中更多的是起到了一种宣传推介的作用。其实从文学性、思想性的角度来说,大众对书评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一个严谨的书评人,首先多少要对书作者有些了解。书评人也不能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态度去鉴赏作品,他得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读者和作品之间,尽量保持一种不即不离的公允态度。只有如此,书评人才能少受外来因素的干扰,按照自己的本心对所读之物提出一些富有洞见甚至创见的观点。

  应该承认,有很多书评人本身就拥有非常丰富、广博的阅读经验,而且他们已经娴熟于接受各个种类书籍作品所传达出来的内容信息和情感信息。但即便是老到的书评人,其实也和任何一个普通阅读者一样,会根据自己的情感好恶、知识积淀、人生经历、思想倾向等主客观因素,而写出“独特”的书评。书评人无须为这样的个性有所担忧,他们所应努力达到的只是:不要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经验和作品所传达出来的经验混为一谈,甚至取而代之。一个诚挚的书评人应该能够让自己心无挂碍地“入”于作品,并“出”于作品。即他能够和作品保持一个分寸适当的距离,以冷静客观的头脑来分析、综合、比较自己对于该书的印象。

  然而当下常见的一种现象却是,因为书评人和书作者熟识,于是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中,书评人在评价老朋友、老同行的文字时,难免笔下留情,只多溢美,不论瑕漏。或者表面上看有些褒贬,其实不过是虚晃一枪罢了。对于这样的书评,其实明眼的读者还是看得出来的。还有一类书评人倒是就文论文,就书评书,但你细看写的书评,会发现他们只能在书中找出和自己的文学审美相契合的内容。相契的内容多,作品便被评为优秀,反之,对不起!书评人下笔如刀,也是能字字戳心的。

  书评人各自的艺术修养和文学造诣参差不齐,但他们完全可以将自己的眼光和胸怀放得更长远、开阔一些。书写书评也可以被称为是一项非常微妙的精神实践活动。笔者自己写书评时,总会思索两个问题:如何既对得起作者,也对得起读者。对作者,不管识与不识,皆不应虚美,不可掩恶,也不能怀有偏见。对读者,又可分两种情况。对那些还没有读过作品的读者,应尽量不误导,而对于那些已经熟悉作品的读者,则要着重阐发自己内心真实的看法,怀有一种“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认真态度。当然为了藏拙起见,笔者对自己没有把握的观点往往避免随意侃侃而谈。有时候只需抓住自己颇有感触的一点进行阐发,便是最诚挚的表现了。

  现在的不少书评人是以新书与读者之间的一种媒介形象出现的,甚至有些书评人认为自己的任务和推销商也无甚差别,反正就是希望书能大卖。其实,哪本书该读,哪本书不该读,哪本书好,哪本书劣,属于读者自由判断范畴内的东西,任何人无法越俎代庖。书评最基本的品质是真诚,而不是因为商业利益上的瓜葛而刻意去展现自己的广告功用。即便书评本身的确具有推介功效,作为书评人也应采取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你只要写出你眼中所认为的该书特点就可以了。当然,其实不少读者还是会因为看了一篇不错的书评而去买那本书来仔细阅读,若该书远没有书评人所说的那么精彩、优秀,那么读者也大可不必因此而责难书评人。毕竟,审美差异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该为书负责的首先是作者,然后是出版商。一句话:书评有局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