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读 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8月0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些街与那些书

蔡体霓

  从上海鲁迅公园内的鲁迅纪念馆出来的时候,看到出口处有一排玻璃柜台,门外墙角的草坪上,摆放了一只乌篷船。近门的柜上放了几本书,有美院学生的版画作品集,还有《可扬艺事随笔》。

  可扬,就是杨可扬先生,知他创作藏书票颇为有名。遂购此书,并在扉页上钤一枚鲁迅纪念馆的纪念章,还有一只印有纪念馆图案的蓝色塑料小书袋奉送。令人满足。《可扬艺事随笔》由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数年前只出版了1000册,原价35元,现在只卖一个零头。书中几十篇短文,所涉多为美术界及木刻版画创作诸事。说及藏书票,原来是读书人在书上盖红印,触摸良久,极易模糊,15世纪欧洲就流行起藏书票了。中国有自己的藏书票约在1935年,发表于手拓本的《现代版画》。

  杨可扬先生1984年起创作版画藏书票,在报上常见他的作品。他生于1914年,浙江遂昌人。书中亦有他的回忆之文,其中提到,1935年,他到宁波公园路的青春书店做伙计,说该书店狭狭的店门,长长的店堂,一律漆成黑色,衬托着一本本白色为主的图书,倒显得别致,也很精神。夜宿楼上地铺,床头堆满了书,随手拿来可读,又爱写点文章,时在《宁波时报》报屁股上发表。年轻时的那些往事,常在他的心头。书中有一帧木刻版画《豫园九曲桥》,湖心亭的顶上与桥栏杆上覆盖了一片冬雪,湖心亭却是绛红色的,味道很沉郁,犹如一壶温热的陈年老酒。

  鲁迅公园过去叫虹口公园,收门票的那年头,里面的鲁迅纪念馆收费是两分钱,参观的人很少,四周静悄悄的。鲁迅先生对于木刻版画情有独钟,他为木刻版画写过多篇推介之文,想来,《可扬艺事随笔》由鲁迅纪念馆作为编者,有其渊源所在。

  杨可扬先生提到的宁波公园路,亦勾起了我的回忆。到了春天,穿过鼓楼月洞门,路两边树木一片嫩绿。民居店铺夹杂,有一种平民的烟火气。多年前,在鼓楼右首角上有一家书店,我在那里买过一本书,是孙犁的《陋巷集》。作者自编收集了1984年3月至1986年5月写的一些散文、杂文、评论、读书记和书简。书中有不少孙犁的照片、手迹、书法。还有1931年丁玲的母亲怀抱胡也频的遗孤与丁玲合影,以及白莽(殷夫)及柔石的照片,照片上的丁玲真漂亮。此书由山东画报社出版,书价竟打三折。

  丁玲是孙犁中学时崇拜的女作家。几十年后,他在《关于丁玲》一文里追忆:“1944年,我在延安,有一次严文井同志带我和邵子南去听周恩来同志的讲话。屋子不大,人也不多,我第一次见到丁玲……1948年秋天,她到了冀中,给我写了一封信。那时我正在参加土改,有两篇文章,受到批评,她在信中安慰了几句,很有感情。”此文颇有可读性。

  鲁迅公园附近的多伦路,是沪上文化街,20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文化名人在此汇聚。于是,在路边街角看到茅盾、沈尹默、郭沫若等人的雕塑,不足为奇了。在一拐角处,见一短发穿裙坐着读书的雕塑女子,一看名字,是丁玲。左联旧址纪念馆在另一条老弄堂里,四周仍是旧屋,居民门口窗前晾晒着衣服,风貌依然。

  多伦路的近旁是四川北路,儿时我去虹口公园,常在四川北路步行。现在时兴网上购书,说是便捷又便宜,我倒觉得读书的乐趣不能与买书的过程相分离。想起在四川北路甜爱路口新华书店买的一本林文月的《三月曝书》。在书的首篇《记忆中的一爿书店》里,林先生写上海的童年生活,不惜笔墨:“在这一条北四川路的中心点,比较靠近学校那边,有一排二层楼洋房。前面一段是果蔬市场和杂货店一类的店面,母亲有时到那里去购物;那后段却是我喜欢去的地方,有一家文具店和一爿书店”。岁月流逝了,追忆的文字很淡定,一句一句,童年的眼中景象,画面很清爽,没有感怀伤时的心绪,流露的是永久的美感。“早晨去上学时,因为赶时间,又由于时间太早,店门总是锁着,所以只能从沿街的大玻璃窗望进去。夏季里,常常会碰到朝阳晃朗反射耀目,不太容易看到店内的景象;冬季里,则又往往因窗上结冰,故只有白茫茫一片,有时禁不住会用戴手套的指头在那薄冰上面随便划一道线或涂抹几个字什么的,心想放学时一定要进去。”平常平淡的几句话,幽幽道来,满是情致,一点也不花哨。真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