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咖啡馆》 作者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出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日期 2010年5月 一个周末夜晚,睡不着心烦躁,索性起来找本书捧读。这是一本由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所写的小说,书名为《青春咖啡馆》。这是女儿前些时候买的,本以为年过半百的自己应该不会喜欢此类题材的文学作品,不过,阅读过程令我醒悟:青春并非仅是当下年轻人的专利,众所周知每个年代同样存在着不一样的青春岁月。 《青春咖啡馆》被喻为是“莫迪亚诺最令人心碎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法国巴黎,描写的是一段消逝的过去岁月,从前的青春年华。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为切入点,着笔场景是一家位于巴黎塞纳河左岸拉丁区的名为“孔岱”的咖啡馆,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位美丽的、真名不详的年轻女顾客,这个22岁的女孩被店里的常客称为“露姬”。 孔岱咖啡馆犹如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着一群充满迷茫或是挥霍青春的年轻人,在这一拨人里头,“露姬”像是一位出现在银幕上的明星光彩夺目,直到有一天,“露姬”失踪了,出没在那家咖啡馆里的常客竟然无人知晓她的真实身份…… 究竟青春背后还隐藏着什么呢?荒诞不经、不可告人,还是不堪回首?故事围绕“露姬”的失踪,通过4个叙述者(也包括“露姬”本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向读者展示其短暂的人生经历。私以为“露姬”自己陈述的那部分内容尤为精彩,也更令人唏嘘。 小说带给我的强烈感受是:鲜花一样的青春,若是长时间地处在一种缺乏安全感的境地,尽管依然会迎来绽放的时刻,然而显影的有可能是沉重的黑色。或者,在莫迪亚诺看来,“最令人心碎的青春”本来就是一种“青春祭”。本书也可视作是作家本人对逝去的青春的记忆吧。当然生活并不是小说,小说也仅仅只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推荐书友:孙建宁)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作者 许倬云 出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日期 2015年6月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教授近10年来最重要的著作。他持续思索中华民族的内涵和外延,在世界文明“存在”和“变化”之大潮中,分析中国应如何自处,也期盼中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特性,融入全球化之中。 人们常说美国是个大熔炉,许倬云教授的《说中国》告诉我们,其实中国也是一个大熔炉,中华民族是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融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许倬云教授从政权、经济、社会和文化观念四个关键方面,梳理中国的广大民众如何形成一个坚实的共同体。 本书从新石器文化开始,结束于帝制皇朝退出历史。正如作者所说,几千年来,世界第一次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审察自己的归属和认同,也审察族群归属和认同的原则,应是非常严肃的课题。 本书的结构体例、行文风格,均属于“大历史”的范畴,没有铺陈细节,也没有繁琐的论证,而是选择每个时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关键点,以及相互间的互动,来勾勒各个时代的面貌,其中多有令人击节的真知灼见,也不时流露出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当代社会的深切关怀。 读这本书,有助于我们学会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看待世界。 (推荐书友:励开刚)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 作者 石川拓治 出版 南海出版公司 日期 2012年4月 日本作家石川拓治的《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是一部纪实作品,据说本书曾高踞日本亚马逊畅销榜63周,主人公木村秋则的傻瓜精神感动千万人,被称为“影响全球自然农业概念的苹果专家”。 书的封面是木村秋则的标准像,一个普通的日本老农民,张着掉了牙齿的嘴哈哈大笑着,在这乐观开朗饱经风霜的笑容后面,是一种坚韧不拔、不轻言放弃的傻瓜精神。 日本青森县轻津是著名的苹果产地,那里的果农一年到头要在苹果园里多次喷洒农药施用化肥。木村秋则高中毕业后不久入赘当上门女婿,岳父家有四片苹果园,木村秋则和妻子美荣一起早出晚归在果园里劳动,他发现妻子对农药过敏,由此还出现了健康问题。深山里的树木没用农药化肥不也长得很好么?木村秋则决定采取自然农法管理苹果园,岳父母对他的任性很是支持。然而,苹果树却不合作,连续9年不开花,导致零收入。自然农法屡试屡败,木村秋则陷入了贫穷困顿四面楚歌的境地,夫妻间的感情也出现了问题,木村秋则甚至对妻子说:“你随时可以离开我。”尽管如此,冥冥之中仿佛有股强大的力量敦促他在自然农法这条不寻常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不施农药化肥不等于放任不管,木村秋则集中心思研究土壤、昆虫、杂草,倾听来自大自然的讯息,不断地思考着尝试着,在实践自然农法的第9个年头,有一株苹果树终于开出7朵花,虽然其中5朵被虫吃了,但还是有2朵结出了像高尔夫球一样小的苹果,木村秋则欣喜若狂。又过了两年,苹果园终于迎来了大丰收。 种苹果需要木村秋则这样的傻瓜精神,做其他事情也一样。 (推荐书友:崔海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