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都市新闻·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9月05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安门城楼巨幅山水画《众志成城》背后的创作故事

  据新华社电(记者姜潇)步入天安门城楼上的大厅,迎面一幅巨大的山水画《众志成城》映入眼帘。它高3米、长20.5米———尺幅之大,在天安门城楼所挂的美术作品中,实属罕见。这幅巨作出自北京画院的著名画家王明明、李小可、庄小雷和三位年轻画家买鸿钧、刘旭、牛朝之手,是专门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创作而成的。

  一份突然降临的特殊任务

  今年5月份,北京画院画家突然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配合阅兵仪式,为天安门城楼创作一幅大画,届时想作为国内外嘉宾合影留念的背景画。

  选择什么题材?如何配合抗战胜利的主题,画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画出中华民族的气质和尊严?艺术家们反复研究讨论,最后确定了以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长城作为主题。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艺术家们紧张而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他们反复推敲方案,设计图纸一次次推翻重来。为了更准确地表达画作的主题,画家们多次赴长城开展实地写生,并搜集大量关于长城的资料,细心研磨每处细节,力求各个角度都表达准确。“可以说,艺术家们的严谨态度,为这次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王明明说。

  一次艺术创作的全新挑战

  一幅高3米、长20.5米的山水画,堪称前所未有。而整幅画面波澜壮阔,重峦叠嶂之中,雄伟壮丽的长城在云海中傲然雄踞,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意志与力量。

  《众志成城》的主创者之一、著名画家李小可,是我国山水画大师李可染之子。他告诉记者:“在传统中国画里,为了突出山水的意境,长城往往是被嵌在山峦之中。而这次我们将长城烽火台作为主体加以表现,并放在了画面中间,以体现长城作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固堡垒、中国人民不可侵犯的特殊含义。”

  为了更饱满地表现主题,画家们还在多处细节上做了精心设计。“最初我们想以春天作背景,表现长城的壮丽和秀美;但画成初稿后感觉不够庄严肃穆,最后选用了秋天。”画作的主创者之一庄小雷说,“用浅绛渲染山峦,突出秋色的苍茫浑厚,正与9月的季节相吻合,更突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表现长城的威严和雄伟。”

  一次默契成功的合作

  7月初,六位画家便来到位于怀柔的集贤山庄,借用一个羽毛球馆,搭起大型画架,开始封闭创作。

  由于这幅画尺幅巨大,画家们需要借助梯子创作,每天都要在梯子上攀爬许多次,但他们仍一丝不苟。入夏后,天气炎热,画家们不辞辛苦,最终顺利地完成了创作。

  艺术家风格各异,多人创作,艺术形式不统一怎么办?面对记者的疑问,三位画家都笑了。王明明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合作20多年,彼此早已形成了默契。特别是在创作中,我们坚持不突出个人风格的原则,既发挥各自专长,又能用绘画语言互相弥补。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最终顺利完成!” 

  “艺术品是要展示给观众的,希望这幅作品能够启发更多人。铭记历史,牢记责任,为了中华民族的兴盛,所有中华儿女要众志成城,奋斗到底。”王明明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