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纳 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的穷人都在哪儿?他说,现在很多人关注富人、羡慕富人、追逐富人,有的搞“富豪排行榜”,有的画“富人分布图”,但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知道中国的穷人在哪儿。关注穷人,比盘点富人更为有益。 这名同志的话很有道理。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小学同学。当初他学习不错,身体也不错,但成人后因为家里没钱没房,所以一直没有讨到老婆,60岁时,仍和80多岁的老母一起生活。老母有病,他也有病,两人的收入,只有那点低保。还有老家的一个邻居,小时候玩耍,弄瞎了一只眼。长大后干活,他又弄瞎了另一只眼,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老婆也不辞而别。前些年,多亏一个光棍哥哥照顾,但哥哥日见衰老,兄弟俩的日子也更加艰难。 这样的穷人,可能很多村、县、市都有。有的因灾祸致贫,有的因疾病致贫,有的则因家境贫寒,多年没有翻过身来。但总体上说,在多数的村里、县里、市里,这样的穷人属于少数。社会照顾一点,大家帮助一点,他们的日子还能过得下去。 但有两种穷人,情况更为严重。一种是“资源性贫困”,或者叫“环境性贫困”。有些地方,土地瘠薄、资源匮乏、交通不便。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开发探索,但仍难找到一条致富的出路。这样的地方,不是少数人穷,而是多数人穷,属于客观性和集体性贫困。还有一种是“知识性贫困”,或者叫“保守性贫困”。由于教育落后,读书偏少,一些人视野狭窄,思想保守,缺乏致富的技能和创业的信心,只能依靠出卖体力换取有限的收入,一旦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年老体衰,就只有死守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正因此,今年教师节,习近平在给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的回信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短板。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如果上一代穷,这一代穷,下一代还穷,世世代代穷,祖祖辈辈穷,就叫“代际传递”。“代际传递”往往不是一家一户穷,而是一村一乡穷。这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要解决贫困的“代际传递”,根本的出路之一,在于教育。有了知识,才会想出穷则思变的方法。比如,现在很多贫困地区的年轻人,就是通过读书考大学走出去,自己脱离贫困之后,又想办法帮助家乡创造财富。 近些年来,一直有人热衷于讨论富人和穷人的差异。说穷人喜欢消费、富人关注投资;穷人钻研技术、富人学习管理;穷人买彩票、富人买保险;穷人消磨时间、富人利用时间;穷人说得多、富人做得多;穷人舍不得鸡肋、富人舍不得机会,等等。这些说法和看法,明显有贬损穷人之意。其实,真正喜欢消费的,不是穷人而是富人,他们买别墅、买豪车、买奢侈品,一掷千金,眼也不眨。喜欢消磨时间的,也是富人,打高尔夫,进休闲会所,到国外度假,多是他们。至于谁做得多,谁做得少,到车间里和工地上看一眼,就知道了。 在这个社会中,富人们占用和得到的,已经够多了。所以,我们迫切需要把目光转移到穷人这边来。能帮就帮他们一把,能给他们出个主意就出个主意。如果你有能力,搞一份“穷人排行榜”或“穷人分布图”,当然更好。这样可以让有关部门了解更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多有利于帮助穷人脱贫的好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