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9月15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积极规划建设特色小镇

  □吴向鹏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为进一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大局,省委、省政府做出了规划建设特色小镇的重大决策部署。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空间载体,区别于一般行政区划单元和工业功能区(产业园区、总部楼宇等)。2015年6月,第一批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全省10个设区市的37个小镇列入首批创建名单,宁波江北动力小镇、梅山海洋金融小镇、奉化滨海养生小镇入选。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未来3年里浙江将重点培育100个特色小镇。积极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我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新举措,是新常态下宁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兴重要引擎。

  一、充分认识特色小镇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宁波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特色小镇是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提升发展的重要抓手。截至2014年,我市共有块状经济约150个,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近90个;已经形成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21个开发区(园区)和120个生产基地。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宁波块状经济与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如创新要素集聚不足,创新驱动不明显;城市功能建设滞后,产城融合发展不足等。宁波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发展慢,总体上存在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竞争能力弱的问题。宁波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在传统发展模式下靠资源开发、土地扩张、投资增加、规模扩大带动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就是要充分利用宁波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文化的比较优势,通过资源整合、项目组合、功能集合,培育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并产生示范效应,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促进宁波创新创业的有效载体。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将进一步激发宁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宁波具有丰裕的企业家资源禀赋。作为一个700多万常住人口的城市,企业自然人股东超过100万,即是明证。改革开放激活了宁波的企业家精神,让潜在的企业家变成现实的财富创造者。但是,经过30多年的规模扩张,企业管理复杂度大幅提高,不少宁波民营企业在组织运营、财富转移和权力传承问题上的相对封闭和传统思维,使原有的企业组织与管理模式不再适应甚至成为消极因素,且随着资产规模增大,许多宁波老一代企业家精神渐趋保守,路径依赖严重。当前,在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融合对接的背景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应用和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不断涌现,并具有相互渗透、跨界融合、高速成长、轻资产等特性。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的大学毕业生、企业职工、青年农民和各界社会人士加入到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创业创新的主体队伍。规划建设特色小镇,通过聚焦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就是要叠加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着力打造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等要素支撑的众创生态系统,催生一种更加适应新时代潮流、新阶段竞争的优势力量。

  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宁波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举措。特色小镇是宁波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新平台。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宁波城市从商埠小城向现代都市不断迈进,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区域统筹发展总体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如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不强,城市功能培育不充分;小城镇建设品位不高,节点集聚效应不明显;发展方式粗放,资源供给紧缺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宁波在新起点上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着优化空间布局和强化功能品质的双重挑战。特色小镇相对独立于市区,一般选址都位于城乡接合部,是联接城、镇、乡村的重要节点。规划建设特色小镇,不仅能通过完善功能拓展新空间、集聚新人才、形成新产业,还可以建设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绿色能源等融合发展的美丽新空间,更能打造一批独具宁波魅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统筹城乡发展样板区。

  二、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重点

  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既要立足于现实的基础,又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胸怀、国际的视野、务实的姿态来统筹谋划,正确定位。

  彰显产业特色。特色小镇建设本质上是一个产业问题。决定小镇增长的能力取决于小镇能否形成一种繁荣的主导产业,以及由这一产业将会派生出的新的产业。这种累积和循环的产业发展过程将推动小镇成长发展。在特色小镇的培育建设过程中,要深刻理解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所出现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紧跟现代产业演进的客观规律,结合宁波港口经济圈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更要瞄新兴产业培育成长和经典产业焕发活力目标,深刻研究,科学合理地确定小镇性质与主导产业类型,着力提出这些产业发展的生产力分布目标,努力做到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的完美统一。集中选择一些特色产业作为特色小镇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强关联产业的培育和引进,拉长产业链、延伸价值链,不断提高主导产业集聚度,形成方向明确、错位发展的特色小镇产业集群。

  体现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特色小镇建设要把握的这种融合性,体现在多个维度。一是产业融合,即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产业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产业多样化的历史,也是一个产业不断融合发展的历史。事实证明,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产业发展的边界,使得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服务业和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二是产城融合,即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产业的发展和城镇空间的布局之间,体现出宜业、宜居的特点。三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这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科技的跨界与融合发展;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加速融合。

  倡导品质生活。纵观全球著名特色小镇,无不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吸引力。它们或大如小城,或小如街市,虽远离都市喧嚣,却不乏市井里弄韵味;虽偏居一隅,却不乏活力。从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来看,富有特色和品质的宜居环境营造是重要前提。特色小镇具有产业、文化、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叠加,高品质生活是特色小镇赖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功能。优美的生态环境、便捷的公共服务、宜业的生产条件、宜居的绿色家园、公平的社会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成为特色小镇最吸引人的功能特色。宁波应充分考虑到特色小镇所支持发展的新兴产业基本为知识密集型,小镇居民通常对工作、生活、生态、休闲等环境有更高要求。积极探索传统、工业、商业或居住性的区域功能向知识和创新导向、重视生活品质、社交化兼顾的混合布局区域功能转变,突出社区自治与自我服务功能。

  注重文化积淀。特色小镇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气息或现代文化气息,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生命和灵魂。尤其在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多重环境巨变的伟大时代中,文化软实力是区域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更是打造个性魅力和创业创新道路的重要载体。实证研究表明,世界上创新创业发达区域的重要特征是具备良好的区域创新文化,即根植于本地社会文化的促进自主创新的社会网络与文化氛围。宁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当前更是倡导和造就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在特色小镇建设伊始,就应该把小镇改造、产业提升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小镇建设需要尊重历史,挖掘文化内涵,利用传统风貌要素,保持和形成个性特色。同时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环境特征,不断创新,体现时代特征。努力把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产业文化有机整合起来,予产业、空间以文化,予文化以产业、空间,赋予小镇鲜活的本质以及独特的魅力,使无形的文化变成聚集资本、集聚人口的有形资源和最大的发展资本。

  当前宁波各地初步酝酿谋划了一批特色小镇,但是根据上述特色小镇所包含的产业特色、融合发展、品质生活、文化积淀等发展重点评估,宁波特色小镇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缺特色、发展缺融合、资源缺整合等,而且在特色小镇定位包装上更需要提炼推敲。

  三、积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统筹规划与分类发展。加强规划之间的衔接,实施多规合一、提高规划实效,对于经济、社会与资源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整合发改、规划、国土、交通、环保、经信等多部门信息资源,建立部门联动的协调运行机制。特色小镇的谋划培育,要符合区域总体规划,要与“十三五”规划相结合,成为“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项目载体;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要符合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市域、市区空间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要进一步加强特色小镇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统筹协调,强化空间布局、用地指标、建设时序的紧密衔接,为特色小镇的发展预留规划空间。按照产业和职能类型划分,特色小镇可分类两类,即新兴产业小镇和经典产业小镇,或创新创业小镇和历史文化旅游小镇。由此,进一步衍生、发展出多类型的小镇。根据小镇的差异性,实行各有侧重的分类培育政策和考核措施。在投资规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指标设置上应针对性区分。

  精英创新与草根创新。近年来,创新的复杂性和模块化不断发展,传统的创新模式正发生革命性变化,互联网思维、开放式创新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开源创新、科技众筹、研发众包等新的创新范式层出不穷。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弘扬包容性的创新文化精神,要兼顾好“精英创新”和“草根创新”。既要重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科技专家、企业家、艺术家等高端精英的作用,更要激发全社会各个阶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既要瞄准科技制高点、追求创新“高大上”,更要重视民生关注点,推动创新“接地气”。要着力在创新政策的“普惠性”和创新环境的“包容性”这两个方面下功夫,使创新政策要更多体现公平、普惠和实用的原则。

  龙头企业引进与小微企业培育。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是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支撑起来的。特色小镇尤其是制造类小镇,需要引入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市场力量强大、资金实力雄厚,既有能力建设大项目,又有能力布局产业链,具有主导制造类小镇的天然优势。特色小镇建设要注重引入产业龙头项目,加强央企、外企、民企“三维”招商,加快引进落地一批带动性强的产业龙头项目,形成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集聚延伸,促进产业向高端化和产业的高端环节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任何龙头企业都是由新创企业或小微企业成长起来的。当前,宁波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分散在不同部门,未形成合力。可以借鉴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中小企业政策和扶持资金纳入统一平台,进一步梳理和细化,减少重复和冲突,务求落到实处。注重培育本土企业,要从小微企业抓起,给小微企业足够生长空间,通过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筛选机制,孵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创新型龙头企业。

  区域特色与国际标准。特色小镇建设,既要在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上突出优势,形成区域特色和差别竞争力,又要在体制机制改革和环境建设方面,按照国际标准,高起点,吸引人才和创新要素。突出特色、形成亮点,避免“千镇一面”现象。要深入挖掘区域特色资源,着眼于个性产业、山水风光、古居旧舍、风味小吃、地形地貌、风俗人情、土特产品、镇街小巷、人文历史等,统筹谋划、有机结合,形成招引项目、集聚人才、吸引资本等高端要素的独特优势,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打造独特品质、个性魅力小镇。同时,要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创业创新生态环境。从过分强调有形资产投资转向更加注重研发、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投入;从简单机械依赖产业政策转向主动顺应发展趋势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模式。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获得要素资源的市场环境。改变政府支持创新的方式,减少点对点的资助和补贴,加强普遍性政策。

  (作者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