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四明笔谭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0月09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五娘在宁波的传说

  孙仰芳

    我至今还十分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听到象山那边有座赵五娘庙时的惊讶表情,嘴巴张得很大叫喊了一声,这怎么可能呢?因为那会儿,我有幸担任《中国戏曲志·浙江卷》编委,对历朝历代的一些古典名剧都烂熟于胸,尤其是称誉为南戏之祖的《琵琶记》,大戏剧家高则诚就在剧本开篇之页,借蔡伯喈之口自报家门:“新娶妻房,才方两月,却是陈留郡人,赵氏五娘子。”这赵五娘的家乡陈留郡是在河南省地界上,今叫杞县,离我们宁波千里之远,那又为何要在象山县境内造一座她的庙呢?

  于是,我为了一探究竟,决定实地去踏访一趟。

  象山县爵溪镇白沙滩上,果然矗立着一座千年古刹,虽说它的庙名称作弥陀禅寺,里面却真的筑起一座赵五娘殿。这赵五娘殿四周青石廊柱,镂空雕龙,崇阁飞檐,建筑蔚为壮观。驻庙的僧人告诉我,原先宝地屡遭劫难,破旧不堪,眼前这佛殿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筹集善款才重建的。我双脚踏进大殿,映入眼帘的就是用汉白玉雕刻成的赵五娘塑像,只见她身上背着那把琵琶,并不醒目,取而代之的是一顶手里握着的雨伞,雨伞虽说比不上琵琶高雅,可它更加平实有用,这顶雨伞就是民间传说中赵五娘特有的标志。每年农历八月初三是赵五娘的“升天日”,这里还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各地进香者不计其数,把整座寺庙围得水泄不通,最多时香客达到三万人,目前赵五娘已成为象山与邻县以及海外华侨崇敬的一种信仰。

  首次踏访返回之后,我重新追溯了一下赵五娘这个人物的源头。原来她最早见于唐人小说《说郛》与宋代戏文《赵贞女》,这两个版本都比高则诚的《琵琶记》早了许多年,赵五娘与蔡伯喈两人的结局都十分凄惨,并不是赵五娘顺利地寻找到了蔡伯喈,在牛丞相之女相助下,以一夫两妇的形式破镜重圆。《琵琶记》里“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的大团圆只是呈现高则诚理想的一种改编,这一点在宋代戏文《赵贞女》中叙述得尤为明显。虽说剧本原作已佚,可根据有关史料互相印证,其主要情节大致如下:蔡伯喈中状元后背亲弃妻,入赘牛丞相府。赵贞女在家乡独力奉养公公与婆婆。二老双亡后,赵贞女便剪发买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台,一路上怀抱琵琶赴京寻夫。但蔡伯喈见到她不仅不认其为妻室,还放烈马扬蹄去踹死赵贞女,最后众仙震怒,用天雷闪电劈死蔡伯喈。因此,明代文人徐渭撰写的《南词叙录》里,特意又在《赵贞女》剧目下备有一条批注:“即旧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里俗妄作也,实为戏文之首。”这里的“里俗妄作”指的就是民间传说,它早在高则诚的《琵琶记》诞生之前,在老百姓当中就流传开了。

  我不久后又去了一趟赵五娘殿,听到了许多关于赵五娘千里寻夫的故事。这些流传在民间的传说都很有意思,它们与象山县爵溪镇的一些地名紧密相连,这自然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与兴趣!比如弥陀禅寺前面那一片白沙滩,传说中它就是赵五娘的头巾化成的;又比如通往白沙滩的七弯八岗,传说中赵五娘一路寻夫走来,她走累了,坐在溪水边歇口气,双手解下长长的裹脚纱进行洗刷,忽地一阵大风吹来,随风飘起的裹脚纱,顷刻间就变作七个弯的山道与八座石岗,另外,这解下裹脚纱的地方后来的地名就叫“下纱”,附近的石岗就叫“相思岭”。最后赵五娘走进了弥陀禅寺。寺里的一个小和尚告诉她:“这里刚来过一个大官,是当朝赫赫有名的新科状元蔡伯喈,如今蔡状元即将要在牛丞相府中招为女婿了。”赵五娘大吃一惊,她急忙奔出寺门,顺着小和尚指点的方向追去。追呀追,赵五娘双脚走不动了,她就手拄伞柄当拐杖,伞头往地上一戳,便留下了一个印痕,这留下印痕的岩石,现在就叫作“印伞岩”;赵五娘追到一座陡峭的山坡,前面没有路了,她就用手在山坡上挖洞,一脚一脚地爬上去,手指挖破了,鲜血染红了山坡,后来这个地方就被人们称为“赤坎”;赵五娘终于爬上了山顶,耳边只听到风在呼啸,海浪拍打着礁石的声音,赵五娘一阵心酸,情不自禁地手抱琵琶独自吟唱起来:“思念故乡兮公婆双亡,不守忠孝兮一路寻访,千辛万苦兮几乎命丧,万里寻夫兮君在何方?”她越想越气愤,心一横,双脚一蹬,欲朝大海跳去……谁知脚下那块大青石突然冒出一团彩云,这团彩云托着赵五娘,慢慢升到了天上,羽化为仙。现在,这块大青石上还留着赵五娘的一双脚印,被当地老百姓叫作“升天石”。这些动人的民间传说都深深地拨动了我的心弦,难以忘却!可与此同时,我心里又产生了一个疑问———蔡伯喈入赘的牛丞相府是在京都洛阳城里,赵五娘应该往中原西北方向寻去,她怎么反而来到了我们东南方向的象山县爵溪镇呢?这个谜团,直到过了许多年我才获得了一个解答。

  许多年之后,我第三次踏访赵五娘殿。动身前我给时任象山县文联荣誉主席打了一个电话,主席是一位热心肠的人,我与他认识数年,虽说互相之间的交往并不多,可这一次他却忙开了,除了热情接待我外,还专门安排了一个县文管会的老同志陪我同行,沿途进行讲解。我觉得这是一次好机会,就向那位老同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谁知对方立即哈哈大笑,说是我们当地老百姓有一句不知传了多少代的俗话,叫作“沉东京,升崇明”。我开始还认为他讲的是日本东京,后来才知道这句俗话里的“东京”指的就是京都洛阳的旧称(刘秀建立东汉时,定都洛阳,因洛阳在长安以东,故又称东京)。老同志又兴致勃勃地接着说下去,除了东京是洛阳的旧称外,这句俗话里最妙的还是那个“沉”字———东京是如何沉下去的呢?原来我们祖先早已把它从中原地域迁到了东海大洋上,这么一搬家,东京就在象山县的东面,那七弯八岗上还曾经竖着一块“由此往东京”的石碑,因此,赵五娘跑到这里来千里寻夫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当初,赵五娘历经艰辛爬上了山顶,双脚站在大青石上,她在羽化成仙之前,先扭头朝大海一望,居然看到了蔡伯喈正在东京城里丞相府中跟牛小姐拜堂成亲,气得赵五娘狠狠地一跺脚。这一跺脚不得了呀,洋面上顿时掀起了万丈巨浪,把丞相府以及整个东京城一下子都卷到了深海底下,然后升上来的就是现在的崇明岛。这一番有声有色的叙述,使我听了暗暗赞叹不已,这当地老百姓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把一切不可能的情节都变成可能。他们爱憎分明,狠狠鞭挞弃亲背妇的蔡伯喈,对忠贞善良的赵五娘给予深深的同情,并赐福她有一个羽化成仙的美好结局,这就是民间传说的力量!

  2009年,诞生于象山县爵溪镇的赵五娘传说,正式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