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四明笔谭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0月0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希望的魅力

  杨新元

    罗伯特说:“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想起这位名人论希望的话,是因为刚看到一篇让人心动的散文《希望的种子》,讲的是圣彼得堡一座种子研究所的故事。

  那是70多年前的事了。从1941年9月9日开始,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把圣彼得堡围困得像铁桶一般。在尔后的800多天时间里,饥饿把圣彼得堡逼疯了。空前的大饥荒使65万人死亡。战争的硝烟弥漫在圣彼堡的郊区,这里坐落着一座8层楼高的种子研究所。战争爆发之前,研究所里聚集了一批科学家,50多人,专门研究麦子的遗传基因、杂交等,为前苏联十几个大型农庄提供优良种子,实现了农业的年年增产。战争爆发后,所里有十多名年轻的科学家投入到前线的战斗,30多名年纪较大的科学家坚守岗位,保卫着储存有10多吨良种的种子仓库。 

  在这个有着10多吨粮食的地方,饥饿仍旧像恶魔般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一天早晨,化验师安德烈再也起不了床了,他的身体变得僵硬;负责研究种子基因变异的伏罗加在巡逻道路上倒下了;负责麦种病虫害研究的莫霍夫死了…………短短一个月,研究所里就饿死了5个人。所长普罗列夫是一个喜爱长跑运动的人,身体条件原来不错。可是,他也饿死在种子仓库前。临死前,他把仓库钥匙郑重地交到副所长塔莉亚手中。

  经过800多天坚守,圣彼得堡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当胜利的礼炮打响时,种子研究所的科学家,除了上前线的以外,只剩下饿得没了人形的副所长塔莉亚等3人。人们看到这样一种场景:在研究所的菜地边,一边是装满粮食的种子仓库。一边是29座被活活饿死的29位科学家的坟茔。人们不禁为这批用生命保卫种子的科学家而感动落泪。

  科学家们用生命换来的良种,在战后的圣彼得堡集体农庄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纪念这些科学家,圣彼得堡的市民把这座种子研究所命名为“希望的种子”。“只要我们把希望的大陆牢牢地装在心中,风浪就一定会被我们战胜。”哥伦布如是说。“一个最困苦、最微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可无所畏惧。”莎士比亚这样说。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希望的真谛。祖国、人民在他们的心中重如千斤! 

  何为希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者出现某种情况。在城市被围,饿殍遍地的情况下,这批无名的科学家心里满揣着胜利的希望,因此,他们宁可自己饿死,也要把良种保护下来。在800多个艰苦的日子里,是希望支撑着他们的信念。他们坚信自己的民族一定会胜利,而胜利后这批良种就是生产的源泉,人们活下去的希望!他们心中的希望,成了战后的现实。如果没有这批心怀希望的科学家,那么就不会有圣彼得堡人民战后的新生活。 

  希望,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需要英雄。在中国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涌现了无数的抗日英雄,他们满怀着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的希望,在艰难困苦中浴血奋战。他们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他们就像是圣彼得堡的科学家们一样,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理想和希望战斗。正是有无数有名、无名的英雄,中华民族才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当今,我们中华民族正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就是我们全体中国人心中的希望。这是一个漫长的奋斗过程。今天的梦想,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而实现这个梦想,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也许,在让希望变成现实的道路上,我们会失去一些东西,个人利益甚至生命,但是,只要我们满怀希望,那么,希望最后定会成为现实。这就是希望的魅力,也是《希望的种子》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