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朗 据《宁波日报》报道,余姚市启用文化礼堂星级化建设标准,根据礼堂面积、配置的不同,将之分为三星、四星、五星三个等级,并注重文化礼堂“用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作为文化事业的载体之一,文化礼堂理应有符合定位和满足功能的场所和硬件设施。但我们在文化礼堂的评价标准上,应避免重视硬件忽视软件,而是要两手抓,甚至更强调其活动形式与内容,以增强对群众的吸引力,成为当地“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文化地标。 文化礼堂建设应因村制宜,避免“千堂一面”。比如像余姚那样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各村的经济实力,依托现有村办公楼、村落文化阵地、大会堂、旧祠堂等,确定建筑风格和规模。不同地方的文化礼堂,“自己的”特色显著了,当地群众才更有亲切感,也更有热情参与其间的活动。 文化礼堂活动应内涵丰富,常办常新。文化礼堂就在群众身边,如果活动一成不变,抑或枯燥乏味,群众就容易丧失新鲜感,就会在热闹一阵子后归于落寞。因此,应采取多种手段,确保文化礼堂大门常开、活动常在。比如鄞州区组织形势政策、礼仪活动、文艺惠民、道德教育、人文社科、文艺培训进礼堂等“六进”活动;象山海墩村开展新人礼、成人礼、敬老礼、拜师礼、开笔礼等活动……这些个性鲜明的“镇馆之宝”表明,只有充分发挥各村主体作用,彰显各自特色,文化礼堂活动才会千姿百态,精彩纷呈。 文化礼堂活动开展得好,就能发挥引领作用,使当地群众既“富脑袋”也“富口袋”。我市不少农村有古戏台、古民居、古树群等旅游资源,如果将礼堂文化活动与之深度融合,就能大大增强这些资源的故事性,吸引更多客流,继而助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