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激活思想引领发展

  思想只有被激活

  才能产生引领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在《人民日报》撰文说,思想来自现实,并在与现实的互动中保持活力。思想作为对现实的反映,在现实中形成,而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身发展轨迹。思想一旦脱离现实,就有失去活力和生命力的危险。思想的生命和活力归根到底来自它所反映的社会实践,因而最能激活思想的就是现实因素。当现实因素触动某一思想的时候,这一思想就会活跃起来。我们要善于发现思想与现实的联系和对应点,将现实因素引入理论,又将理论引入现实生活,使思想在与现实的互动中被激活。

  思想是在交流和碰撞中保持活力的。流水不腐,同样,人的思想也不能处于封闭静止状态,否则就会僵化。因此,使思想保持活力的途径之一,就是使其在与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中焕发蓬勃生机。思想讨论、观点交流可以使思想活跃起来。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应大胆介入现实问题的讨论和争鸣,激荡思想,发出有影响力的声音。

  思想是在创新中产生发展的,也是在创新中保持生命力的。创新是根据时代发展和条件变化,对思想做进一步的理解、阐释和丰富发展。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赋予马克思主义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使这一科学理论不断释放出巨大思想能量。理论工作者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对接和互动,不断实现思想的激活与创新。

  思想家是民族的宝贵财富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在《北京日报》刊文指出: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首先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经济有多么发达,我们的疆域有多么辽阔,而是因为我们拥有伟大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就是那些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提供基本价值、理想信仰、精神动力和前进方向的伟大思想。孔子、老子、管子、孙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贾谊、司马迁、王充、范缜、韩愈、王安石、朱熹、王阳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先哲的响亮名字,之所以代代相传,直至今天我们还在传诵和纪念,不是因为他们的官职,而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和学识对中华文化的进步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回顾历史,今天令我们中华民族骄傲的,主要不是那些帝王将相和王公大臣,而是那些杰出的思想家和学问家。

  古今中外那些伟大的思想至今仍然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影响。思想家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影响。其一,指明人类进步的方向和目标。进步的思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基本价值,为人类的道德判断提供基本的评价标准。其二,给人们以心灵的启蒙。思想家通过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通过对现实的分析和批判,使人们能够在重大的问题上逐渐形成共识。其三,影响政府决策。思想家通过针砭时弊,通过建言献策,影响政治当局的决策,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

  一味“拿来”成就不了理论自信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喜平教授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丰硕成果,理论范式日渐成熟,增强理论自信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与呼吁。但是,仍然有少数人热衷于“拿来”,言必称希腊、文必引西方,对自己的优秀理论成果却视而不见,甚至不屑一顾。一味“拿来”的东西,或因水土不服,不能为我所用;或因拿者心怀二志,不能作为借鉴,因而既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也成就不了理论自信。

  一味“拿来”反映一种自卑心理,理论自卑往往导致理论盲从。实事求是地讲,我国现代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研究起步较晚,需要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成果。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理论工作者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凡是西方的理论都是正确的、先进的,凡是基于本土视角和本土经验的研究都是低层次的、上不了台面的,进而奉西方理论为圭臬,不问合不合时宜、合不合国情,削足适履,盲目“拿来”。实际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可用,必须在学习借鉴的同时依据国情自主创新。

  一味“拿来”体现一种不负责任心态,听之任之会出大问题。思想理论是总开关,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一味“拿来”“唯洋是举”,是对国家和民族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一味“拿来”的理论缺乏我国实践支撑,只能停留在思维层面,不会与社会实践发生“化学反应”,难以对实践起到科学指导作用。更为严重的是,不合时宜、不加取舍地照抄照搬,很可能在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 

  (李 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