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1月06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担保链涉诉案件引出的话题———

链式风险困局亟待破解

  □本报记者 董小芳

  通讯员  魏益清

  企业之间互保联保本是为了携手互助、共同发展,但近年来在经济形势等内外因的影响下,其暴露出的链式风险愈来愈突出。如何破解链式风险,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家倒闭十余家被拖垮

  2012年,合兴机械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随后,其危机经由担保链迅速扩散,其互保联保的多家企业面临巨额代偿。在此压力下,包括丰源液压等在内的5家企业倒闭,本源电子等4家企业被迫停产,另有盛发铜业等3家企业受重创。

  互保联保引发的风险蝴蝶效应,不容小觑。而这样的情况,在甬上绝非个案。近来,宁波多家法院在对之前受理的金融案件统计分析时,无一例外地发现企业互保联保涉诉案件增多。

  以镇海法院为例,2012年该院受理的银企纠纷案件为70件,涉案标的额5.24亿元;2013年增至128件、8.64亿元;2014年达到166件、10.26亿元;而今年上半年,该院已受理此类案件137件,涉案标的额16.7亿元。

  “通过线、环、网的联结方式,企业资金担保链上的企业已经牢牢捆绑在一起,涉及的企业数量随着担保层次的增加被层层放大。一旦一家企业出现危机,往往经由担保链迅速扩散至其外围的担保圈,引发大批企业的连锁巨额代偿风险。”镇海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担保链风险如何形成?

  担保链涉诉案件的“井喷”,对区域经济金融稳定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冲击。担保链风险缘何集中暴露?

  “首先,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抱团’文化、银行风险管理薄弱等催生了互保联保的兴盛。”法官介绍,中小企业可供抵押的房产、土地、设备等有形资产较少,难以满足银行抵押贷款条件,依靠企业间关系网络获得保证贷款便成了重要的融资形式,企业间大规模的互保联保逐渐汇集成庞杂繁复的担保链网络。

  在此基础上,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人工费、原材料费上涨等原因,一些企业遭遇发展困境。也有一部分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化发展,出现偏离实业和过度投资等倾向。内外因作用下,个别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而当危机企业无法管控风险时,银行为规避风险往往采取抽贷行为,风险便开始在担保链上扩散。

  “而且,在担保贷款中,银行为降低自身风险,一般要求企业提供至少一家优质企业作为担保成员。于是,担保链上的风险不可避免地扩散到优质企业身上。”业内人士坦言。

  化解风险须从源头抓起

  化解担保链带来的风险,源头控制最关键。

  从银行角度而言,要严格控制企业间互保、联保、循环保贷款规模,注重从源头上防范风险。要严格遵守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企业担保圈贷款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的通知》,“对联保贷款方式,企业对外担保的限额原则上不得超过其净资产;除农户担保贷款外,每家企业担保客户不超过5户,并严格控制联保体内单户贷款额度”等有关规定。

  从企业角度而言,要注重长远发展,确定产业定位和经营方向,避免盲目将钱投入房地产、矿山、高利贷等高风险领域。

  业内人士还建议,应由政府出面建立“政银担”三方共同分担融资性担保代偿损失的机制,分散担保机构经营风险,增强其担保能力,逐步以专业担保机构融资担保替代企业之间的互保联保关系,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积极参与企业担保链解困。同时,加强本地企业运行风险监测,加强综合整治,有效化解担保链风险传导。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