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宁波新闻·行走基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1月09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500居民围观家门口文化“夜宴”

洪塘基层文化“好不闹腾”

  鼓舞《激情飞扬》(陈章升 徐欣 摄)
  ▲晚会现场
  小品《垃圾分类》

  本报记者 王 珏 徐欣

  通讯员  蒋圆圆

  

  11月6日晚,江北区洪塘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广场,一场由街道辖区居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演出“嗨翻”全场。从4岁的娃娃到76岁的社区老大妈,近百名“草根”演员在街道首届精品群众文艺汇演中,为2500多名观众呈上一场家门口的文化“夜宴”。

  距晚会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居民便从四面八方赶来。现场座无虚席,广场周遭的观众更是里三层外三层,他们拍照,录视频,发微信朋友圈,对晚会翘首以盼。

  “介闹热,今晚这里和宁波市中心的中山广场一样了!”两位结伴而来的嬷嬷盯着美轮美奂的舞台兴奋地交谈着。

  “平常一起跳广场舞的小姐妹今天要登台,一定要来捧捧场的!”宁静社区的孙阿婆说,看着身边人出现在“高大上”的舞台上特别有感觉!

  因为晚会节目的原创和贴近生活,因为台上台下彼此的熟悉和亲切感,让这台晚会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舞蹈《快乐的社区大妈》的演员平均年龄70岁。这群来自洪塘社区艺术团的大妈神采奕奕,步伐矫健不输年轻人,快乐的精气神感染了现场。舞蹈编导沈阿姨退休十多年来,一直是街道文艺志愿者。只要社区有需要,她就去认真指导,从未收取一分报酬。如今,她带领这些业余爱好者义务参加各村、社区、街道甚至区、市级文艺演出,走上各个舞台,名气也越来越大。

  今年57岁的陈智勇是宁波公交永安公司的一名维修工,平常,他日复一日与出现各种状况的公交车打交道;业余时间,自编自导自演自己策划各类演出,活跃在群众文艺舞台上。

  “平常老伙伴们都妒忌羡慕我,说我精气神足,其实都是因为社区和街道提供了好平台,让我找到了自身价值的快乐!”前不久,他还应街道邀请加入了“洪塘文艺朋友圈”,在那里,他和街道其他文艺骨干、文艺工作者,以及文艺服务单位的人员一起,交流经验与感想,经常将身边人的文化需求表达在圈里,再和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满足大家的精神诉求。

  “这个文艺范‘朋友圈’实现了社区、村、文化礼堂和各艺术团等文化服务需求单位,与师资培训、剧本创作等文化服务供给单位的实时对接,打通网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街道宣传委员王艳春说,在洪塘街道,为打造活力型、参与型、本土型、和谐型、长效型———“五型”群众文化,还有许多创新举措。

  新建街道图书馆、文化中心以及鞍山村等4个村级文化礼堂,从硬件上实现辖区居民文化资源共享;出台区内首个乡镇街道层面的公共文化补奖政策———《洪塘街道公共文化经费补助奖励试行办法》,年度奖励补贴额度200万元以上;成立洪塘印象艺术团,将14个下辖艺术团50余支团队的力量整合在一起,举办系列群众广场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发起成立文化走亲联盟,和鄞州、北仑、镇海等其他区域的乡镇街道建立起“文化亲缘”关系……

  一系列的举措,带来了一连串令洪塘居民自豪的成绩。2014年获得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排舞大赛金奖;2015全国全健排舞大赛上,洪塘印象艺术团又捧回三个奖杯:集体类最高奖项———单位优胜组织推广奖、中老组一等奖,中青组二等奖;最近还获得“浙江省文化强镇”的荣誉……

  洪塘街道很多居民是拆迁安置户,从农民到居民的转变过程中,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涨。从过去的吃饱穿暖到现在的欣赏名家表演,从以前的打牌看电视到现在站上戏台,成为众人的焦点,街道演艺队队员和辖区居民近年的生活变化,给社区文化工作者留下深刻印象。宁静社区艺术团负责人顾添琦很有感触:“在社区举办文艺演出,每次结束的时候居民必问下一次会在什么时候。”

  歌未央,人常在———洪塘街道首届精品群众文艺汇演虽已落下帷幕,但父老乡亲仍沉浸在美好的回味和憧憬之中……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内容日益多元化,水准日益提高,文化需求和享受更加均衡化、精品化,洪塘街道文化强镇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