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石浦皇城沙滩人涌如潮,人们放风筝、抬彩阁、行鱼灯、唱渔歌、舞龙灯、踏沙滩……历史与现代交融,民俗与文化相通。“三月三”已演绎成意义全新的节庆活动。 “三月三”源于古代的上巳节。上巳节是汉民族传统的祭祀节日,《周礼·月令》中早有记载。风俗源于远古时代“祓禊”。“祓禊”就是三月上巳日到水滨洗濯,以除凶去垢。 《岁时广记》里《上巳》卷中,引用《后汉书》注释说:“历法三月建辰,巳即是除,可以拂除灾也。”到了三国曹魏时,始定三月初三为祓除之日,名之为上巳节。 到了唐代,上巳节原始意义逐渐淡化,文化娱乐意义不断浓烈,慢慢演变成宴饮赏春活动。这一天,无论宫廷民间、红男绿女,聚集于郊外水边,踏青、春游、访春、赏春、闹春。杜甫《丽人行》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上巳节活动的写照。 宋代以来,上巳节逐渐和各地的习俗、文化、环境相融合,成为各具地方特色的“三月三”活动。象山石浦的“三月三,踏沙滩”具有明显的海洋渔家民俗风味。活动选在海边的沙滩,可洗足、泛舟、呼海、听涛;又可拾贝壳、捡海螺、撮海鲜。 “三月三”活动渗透了渔家生产劳动的元素。农历三月三前后,地温、水温升高,辣螺、香螺、珠螺、马蹄螺、芝麻螺……纷纷爬上沙滩。人们纷至沓来,一边赶海撮螺,一边踏沙戏滩,年深月久,相沿成俗。 “三月三”,还有一个说法,与汉民族古代祖先“祭高禖”活动相联。高禖是古代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说文·示部》:“禖,祭也。”段玉裁注:“谓祭名也。” 暮春三月,草青柳绿,惠风和煦,正是万物生长时节,古人认为这正是生命力旺发时候,也是祈求上苍保佑自己生育最好时机。所以这个节日,增加了“会男女”内容。《周礼·地官·媒氏》云:“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 随着时代发展,祭高禖活动逐渐消失,但三月三,会男女的春游被保留了下来。春花烂漫,春意盎然,青年男女到石浦踏沙滩亦是件很浪漫的事,这大概也是这个节日得到今天人们认同的一个原因。(张利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