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读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构立体主义的一次成功探索

———评《胡利娅姨妈与作家》

  牧 野

    这称得上是一本奇书。是的,我这里指的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成名作《胡利娅姨妈与作家》。

  第一次阅读略萨的这本小说是在20多年前,那时,这位如今已为中国读者熟悉的秘鲁作家,与我们的阅读距离还非常遥远,特别是他的那种表现形式,我们不但感到陌生,甚至有点匪夷所思。

  20世纪50年代中期,年轻的略萨正在泛美电台当编辑,他立志成为一名作家。此时,他遇到了从玻利维亚来秘鲁谋生的胡利娅。胡利娅是来投靠她的姐姐,也就是略萨的舅妈的。他叫这位比她大13岁的女子为姨妈。之后,两人竟谈起了恋爱。1955年,略萨不顾家人的反对,与胡利娅私奔到外省,两人登记结婚。那一年他19岁,胡利娅32岁。这段浪漫又不羁的经历,贯穿了整部小说。在泛美电台工作时,略萨的老板为了吸引听众,引进了一个名叫彼得罗·卡玛乔的怪人。卡玛乔原为玻利维亚电台的广播剧编导,性格怪僻但才华非凡,他写的广播剧故事精彩,引人入胜,获得粉丝无数。略萨与其结识,一见如故。在这部小说中,略萨、胡利娅的恋爱故事与卡玛乔的疯狂创作经历,相互交织,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略萨这段具有自传性质的故事,似乎显示了年轻一代勇于挣脱世俗、追求独立幸福的精神,而从创作动机角度看,则似乎有以暴露私情吸引读者之嫌疑。相对来说,卡玛乔的故事,更符合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认识价值:这个文学天才和工作狂人终究不能脱离资本的压迫,他的作品虽然精彩,但在老板眼里,只不过是被异化了的摇钱树,所以,当他的才能被榨干后,其最后的命运只能进精神病院。

  略萨、胡利娅和卡玛乔这三个人物,显然是支撑小说的框架。但如果这部总数20章的作品仅仅如此,就很难说其有什么特别的与众不同,更称不上是奇书。实际上,这部小说除最后一章之外的所有9个双数各章,在情节上都与前述的这两条线索无关,而这9个双数章节才是《胡利娅姨妈与作家》最为精彩的部分。

  那么,这9个章节到底写了什么?在讲述这个问题前,我们得先插几句与略萨的创作有关的话。20世纪60年代,南美文学异峰突起,出现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作家,除了略萨,还有大名鼎鼎的马尔克斯,其《百年孤独》风靡全球,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另一个是阿根廷天才博尔赫斯,他擅长写短篇小说,但小文章里有大气候,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反映了“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学的非现实感”。

  而略萨在创作上迷恋于对小说结构形式的创新和探索,几近狂热,并因此被誉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在略萨看来,艺术应该全面地反映现实,所谓全面的,就是在各个层次上、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观照社会。为此,他研究了一种立体式的小结结构,常常把一个故事中的一条或者几条线索分割成若干小块,然后打乱时空关系,重新加以组合,而每一小块材料或者情节,都依据其与其他小块、情节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而存在,并起到作用,由此造成一种强烈的立体感觉。比如,他的代表作《绿房子》共写了五个发生在不同地方的故事,略萨把这五个故事以及发生的地点和时间进行小块切割,然后把它们巧妙地安排在各个章节里。在刚开始阅读略萨作品时,常常会有不知所云之感,但随着故事的推进,这种立体感会越来越强,并强烈地刺激阅读兴趣。

  《胡利娅姨妈与作家》是略萨对于结构立体主义的一次成功探索。他在9个双数章节中,竟脱离正在发展的线索,另外写了9个短篇小说。而这9个故事的人物和情节之怪异超出常人的想象。比如在第8章,略萨写了一个专注于灭鼠、以此谋生甚至发家的老板。但这个脾气古怪的男子,精神异常,其人生的唯一追求与内容就是与鼠类相抗争,最后被家人抛弃。

  略萨为何要写这样的9个怪异人物引发的离奇故事?读完小说时,我突然将它们与那个广播剧作家卡玛乔联系在一起,这应该就是他写的广播剧,我们似乎也可以把它们理解成略萨恋爱时代所处的那个环境。如果这样的解读大致不错的话,那么,略萨的创作意图立刻变得明晰了。

  我在第二次阅读此书时,先读了那9个短篇小说,然后再回过头去读略萨和卡玛乔的故事,这样的阅读虽然对略萨的结构安排有点不敬,却似乎更符合作品的内在发展逻辑。

  最后说一句,在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整整28年,2010年,略萨也获得了同样的荣誉,这可以说是名至实归,他们也因此成为南美文学的两座高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