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岗位,成了检测能力最好的考场。图为面板装配职业能力考核。 |
|
一名模具设计师正参与职业能力考核。 |
本报记者 周 琼 通讯员 勇祖轩 任 社 活跃在产业一线的技术工人,是不是人才,是哪个等级的人才?这样一个看似并不复杂的问题,常年来,却是横亘在产业一线不少“土专家”心中的一根深深的刺。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一场人才评价工作“变革”正悄然袭来———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评价标准主动适应企业需要,评价内容主动贴近企业岗位,让企业从评价结果的接受者转变为评价工作的主导者,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做法,正搅动着企业和人才“两池春水”。 自2013年起,我市推行高技能人才岗位补贴,对在紧缺岗位从业,符合相关条件的技师、高级技师每月分别给予500元、1000元的政府岗位津贴。 今年50岁的陈伟昌有点苦闷,老陈15岁开始学做钳工,20年前进入金氏实业当技术工人,干了半辈子技术活,然而,一个让老陈很尴尬的现实就是,虽然作为技术一把手,可是他的职业资格却不如许多助手。 老陈的情况,在许多企业中很常见。以前,横亘在技能人才评价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现有的社会化考评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个别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其实际操作水平与生产岗位要求有时并不相适应;企业的一些技工骨干,因为学历、年龄、工作年限等因素,无法取得资格证书,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待遇,影响工作积极性。 制度保障 让“企业说了算” 为了调动“老陈们”这样的技术能手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积极性,破解技术和职称的脱节问题,我市于2013年提出针对不同行业(企业)特点,分类推行企业自主评价,拉开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改革”序幕。 今年4月,我市出台《关于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办法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一般企业可自主实施高级工(三级)及以下等级的职业资格鉴定,大中型企业可自主实施高级技师(一级)及以下等级的职业资格鉴定。评价办法也实现多元化,企业可采取传统的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办法,也可采取工作业绩评定、现场作业评定、模拟仿真操作评定、产品抽样评定、组织专家答辩等办法实施考核鉴定。 去年开始,我市启动制定《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条例》,在这份地方性法规的草案中提出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行业协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经企业或者行业协会自主评价合格的,可按规定认定为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 今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宁波市人才发展新政策中,明确提出,在人才评价机制上,我市将逐步实现企事业单位人才评价的“两个自主”,即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对人才职称和技能人才进行自主评价,有条件的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可以对行业内人才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自主评价。这一规定,为企业人才自主评价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随着一系列关于人才自主评价制度的出台,将加快形成更加契合宁波实际,符合企业、行业协会需求的技能人才评定标准,打通更加科学、更加务实的职业上升通道。 实绩导向 把“论文”写在车间里 与社会化的职业技能鉴定相比,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是个全新的事物,缺乏工作基础和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到底应该怎么搞? “我们按照‘把评价权交给企业,在国家职业标准的统一框架基础上定规范’的思路,明确了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的主要内容、工作方式和实现路径。”市人力社保局一位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我市通过引入第三方与企业开展评价标准开发和校企深度合作,在多家企业进行试点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去年年底,在宁波协生照明工业有限公司、宁波昌华铜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189名一线操作工人参加了高级数控车工的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这场在车间内举行的特殊考试分为工作业绩评价、操作技能考核和理论知识考试三大环节,评价方式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生产经营需要,采用贴近生产任务需要、贴近工作岗位要求、贴近工种操作实际,对职工的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问题、完成工作任务和技术攻关等能力进行自主考核鉴定,有172名员工评价合格并将取得高级数控车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这场特殊的“考试”既考核了职工的实际操作水平,又与企业生产实际、技术攻关紧密结合,企业满意了,不少以为这辈子和证书绝缘的老员工也终于圆了梦。该厂一名员工告诉记者,数控车工是宁波市的紧缺岗位,几年后自己如果升任技师,还有机会拿到每月500元的政府岗位津贴,“脸上也有光彩”。 在金氏实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和相关培训机构,经过多方调研和分析,根据企业技能人才的分布情况,最终拟定了模具设计师、装配钳工等5项自主评价工种和注塑操作工、电器产品装配等4个专项能力,基本覆盖了公司模具部的所有工种。经过自主评价后,公司52名员工取得高级工证书,23人取得中级工证书。在评价取证后,员工的薪酬得到了200元至500元不等的提升,大大调动了他们钻研技术、提高技术水平的积极性,而给予骨干员工的对应技能名分,对企业留住这批骨干员工也起到了极大帮助。员工主动研究解决技术难题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工艺革新的步伐越来越快,成为许多参加自主评价企业的共识。 服务至上 自主评价驶上快车道 目前,全市3100多家企业已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其中示范企业103家,我市计划到2016年底,建立200家自主评价示范企业,在50个行业协会(学会)和产业集聚区中开展企业自主评价工作,修订60个职业(工种、专项能力)题库,开发40个职业培训包,让企业可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培训包”和“题库”,更好地推进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 为帮助企业开展自主评价,我市还将为自主评价单位培养6000名企业培训师,在企业开展宣传自主评价政策、制订评价方案、组织开展评价等工作。 在各项政策引导下,企业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主体地位,截至上月底,全市已有技能人才112.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8.4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由2009年的19%上升到如今的25.2%%,实现高技能人才总量和年培养规模快速增长。 来自市人力社保部门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16年底,全市累计开展自主评价工作的企业总数有5700家以上,技能人才必将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