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鼓楼沿边写歌人

———俞广德

  严 龙 摄

  我从1972年调入宁波市人武部后,一直住在鼓楼沿边的鼎新街和改造后的呼童街,一推开南窗门,就与鼓楼相望。鼓楼月洞门,是我与写歌、写节目者相约的“老地方”。

  也许是命运之神跟我开了一个玩笑,读中学时,最“提心吊胆”的课是音乐课,一个不识谱、唱歌老跑调的人,后来怎么与歌词创作搅在一起呢?之前我一直喜爱写些诗歌,20世纪80年代,现代朦胧诗的崛起,给喜爱传统诗歌创作的我带来很大的冲击。于是,我转了一个身,开始注重写有思想、情感、形象、韵律的歌词(当然也不放弃写诗)。这些年来,我不断参与到企业歌、校园歌、社区歌的创作中,感悟到写歌的影响要比写诗大得多,一旦歌词插上旋律的翅膀,就会让美好的意境和梦想飞翔起来。

  2004年,我从宁波市文化局退休,依然延续着我的笔缘,我把写歌当成养生的一种方式,闲中有写,写中有乐,乐中有悟。看到报上报道的“英雄司机”“最美四姑娘”“老师妈妈”等题材,我自觉地将它们写成一首首歌。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越剧在漂流》《家里来了个小老乡》《满月酒》《走进古村落》等歌词,都是生活馈赠给我的。新近,我又创作了一首《家住鼓楼沿》,“高高海曙楼/一望心胸宽/幽幽步行街/一走就忘返/灿灿老字号/一进就迷恋/香香小吃摊/一闻就嘴馋”,“时装/古典/雕塑/茶馆……打工的小伙追着姑娘吻笑脸/悠悠的休闲有情也有缘/书亭/花巷/水果/海鲜……老外洋妞连喊‘OK’忙掏钱/浓浓的乡情无边也无沿”……歌词犹如一泓清泉,融入了我心中的欣慰和欢乐。

  退休至今已有十载,我积累了不少歌词,已有百余首在《词刊》《歌曲》《上海歌词》等刊物上发表。写歌有欢乐也有苦恼,但它是砥砺意志的“磨刀石”。为此,我奋力鞭策自己,练就一种“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的心态。

  俞广德,1944年1月出生于嵊州。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曲艺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岁月奔流》《夹缝草》,歌词集《又见海鸥》《渔舟唱晚》。歌曲《吆喝一声开渔啰》《东方大港》《放海灯》《白鹭飞回来了》等10多个作品获省一等奖以上奖项。与他人合作的歌曲《老墙门》获文化部群星奖。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