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乡村”一景。(冯瑄 摄) |
□本报记者 冯瑄 5年,不过是历史的一瞬。但生态文明的宁波运笔,即使一瞬,也浓墨重彩。 5年间,“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宁波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全面确立; 5年间,宁波从昔日的资源小市成为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断下降; 5年间,绿色GDP的政绩考核深入人心,生态补偿的体制机制稳步推进。 从此,“生态文明”构成了定位宁波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将全面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3%,比2010年上升了12.4个百分点”“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7%”“累计9个县(市)区创建成省级生态县(市)区”…… 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美丽乡村、绿色城镇、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清洁海洋、森林宁波、绿色创建,5年来,宁波全面、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十大行动,换来的不仅是张张“耀眼”的成绩单,更多的是“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 GDP穿“绿装” 生态文明建设中,节能减排在首位,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 本月初,杭州湾新区众创园获得9000万元国家第4批专项建设基金。就在去年,那里还是全省最大的漂印染园区。 杭州湾新区是宁波落后产能淘汰的样本。近年来,一场舍弃“黑色GDP”的攻坚战早已在全市各地打响。 鄞州,去年336个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被“一票否决”。宁海,5年否决不符合环评能评的项目680个……今年,宁波再出“重拳”———全面启动节能降耗“十百千万”专项行动,整治提升25个“低小散”行业。 统计显示,“十二五”前四年全市累计单位GDP能耗下降16.69%,完成总目标进度的90.2%。重点整治提升31个重污染、高耗能块状经济区域。累计关停淘汰落后企业573家,腾出用能空间165.3万吨标准煤。 减排方面,通过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目前全市5家省统调电厂、20家热电企业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均达到目前规定的最严特别限值。今年上半年全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分别比去年同期削减6.92%和10.33%。 治理展“新颜” 最近,随着象山最后一条黑臭河完成治理,经过3年攻坚,全市480条垃圾河、黑臭河治理全部完成。越来越多的河道重新回归“可游泳的河”。 水是生命之源。“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5年间,宁波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市、县、乡三级实现“河长制”全覆盖,累计清理完成174条垃圾河,累计治理黑臭河613公里;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7%,主要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2.5个百分点。 清洁空气刻不容缓。“黄标车提前一年完成淘汰”“临港区域有机废气无组织排放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建成禁燃区1083平方公里”……5年来,宁波推出一系列“治气”组合拳,“蓝天白云”天数不断增多。去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3%,比2010年上升12.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下降幅度为14.8%。 “美丽乡村”留住更多“乡愁”。漂亮农房、洁净小路,配以菜场、公园及医疗服务,象山方家岙村是宁波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这5年,宁波培育美丽乡村先进乡镇38个,建成省级森林村庄149个。镇海区获国家级生态区命名,宁海、象山通过国家级生态县现场验收,北仑通过国家级生态区技术评估,全市累计9个县(市)区创建成省级生态县(市)区。 低碳谋“新路” 低碳发展是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本月初刚刚结束的巴黎地方领导气候峰会上,峰值目标约束下低碳发展的“宁波模式”受到全球500多个参会城市和地方代表的肯定和关注。 产业结构低碳化。作为全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宁波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已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跻身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行列。截至目前,宁波已形成12类40多条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 能源结构绿色化。“世界最大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在杭州湾新区并网”“全国规模最大的‘光伏村’在鄞州龙观李岙新村并网投用”……可再生能源在宁波发展迅猛。目前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为74.5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同比增长54%。 “十二五”期间,为了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宁波提出: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积极推进低碳港口、低碳机场、低碳物流、智慧配送等项目建设。其中宁波舟山港先后完成224台龙门吊“油改电”、投运1000多辆LNG集卡车,今年年底全省首个高压岸电项目也将投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