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二毛 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日期 2014年2月 美食当前,谁都不可能不动心。当然,那些民国大人物除了有一般百姓对食物的自然喜爱外,还有另一层文化上的追崇。看这本《民国吃家》,可以在了解他们对各种食物兴趣的同时,也管窥到名家们迥然有异的性格特点。其实中华美食中的很多佳馔名肴,包括它们流传、发展的轨迹,和一代代文人墨客的推崇分不开。此书从美食写起,写到了人生,也写到了文化,更写出了人和食物之间一直以来保持着的那份深绵情意。 《民国吃家》中出场的人物,无一不是声名赫赫且深谙美食之道。开篇第一位是袁世凯,这位在历史上口碑不佳的总统先生信奉“能吃才能干”的信条。袁世凯是个地道的“肉食者”,吃饭时有肉的菜得放到固定的位置:清蒸鸭子放中间,韭黄炒肉丝放东面,红烧肉放西面。平时还有一样磨牙的小零食花生米。鲁迅先生同样是一位对美食既感兴趣又有要求的人。鲁迅作品中提到的北京餐馆达65家,他在上海时,也常去做杭州菜的“知味观”、做河南菜的“致美楼”品尝风味小吃。他还习惯以吃喝的水准高低来评判某地是否宜居。画家当中最“好吃”“会吃”非张大千先生莫属。张大千认为:做菜最好不用芡粉,若火候掌握得好,菜自然会鲜嫩。味精也尽量不放,因为人为添加的味道再怎么都难和食材本身的滋味相媲美。正因为喜欢美食,张大千的画作中也常会出现各种菜蔬…… 中国人对美食的情感远不是一本《民国吃家》所能囊括。 (推荐书友:痕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