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四明周刊·运动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1月22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徒步博格达的宁波女记者

  本报记者 姬联锋

  

  去年7月,当很多宁波人还在忍受炎炎酷暑时,宁波广电集团经济广播的女记者陈殿艳却和几位“驴友”在新疆博格达峰下的冰天雪地中艰难跋涉。

  陈殿艳告诉笔者,决定去博格达大环线徒步,是一时的突发奇想。“三月份本打算去尼泊尔,没想到不久那里发生了大地震。正不知去哪里时,一个朋友说她们七月去博格达,我毫不犹豫加入了。”

  尽管已过不惑之年,此前也没有重装徒步和上高原的经验,但陈殿艳对自己的体能还是很有信心,因为她在健身房进行系统的身体训练已有近十年时间,平时也经常跑步、爬山。出发前两个多月,除了跑步,陈殿艳在健身房里对自己的腿部、腰腹、肩膀和背部进行了强化训练,大大提升了她的背负能力。此后在徒步博格达的八天时间里,背着20多公斤重的背包,一路走来,她没觉得肩膀疼、背脊痛。

  即便做了充分的准备,徒步博格达的艰险程度还是大大超出了陈殿艳的想象。“时不时地被看上去稳稳的,踩上去却是松动的石头和会滑动的碎石吓出一身冷汗,一旦没有站稳,赶紧跳上另一块石头,滚到山下就命都没了。”危险让人猝不及防。“在山顶或山路拐弯处,会毫无征兆地突然吹来一阵大风,风之大,足以把人刮倒。”

  最让陈殿艳感到后怕的,是从一个陡峭的山坡上下坡的经历。那段下山的路不光有碎石,石头上还结了冰,踩上去打滑。“更难的是要从结冰的石头上‘臀降’到一米多的地方,而如果‘臀降’过头,就会冲下悬崖。”好在有经验丰富的领队在下面接应。“当我抬起双脚往下滑,滑到驴友黔中君身边的时候,他眼疾手快一把揪住了我的背包,我看到悬崖下除了碎石还有厚厚的积雪。”回想起那一幕,陈殿艳至今心有余悸。

  有一天晚上,由于一名驴友身体不适,大伙不得不在茫茫雪地上扎营。顶着七八级的大风搭帐篷不是件容易的事。尽管他们选了一个相对避风的地方,但风还是把一个好不容易支起来的帐篷吹到了五六十米远的地方。而这还只是开始,更严酷的考验在晚上。陈殿艳的单人帐篷搭在队友中间,她原想着他们的帐篷能帮她挡挡风,而等躺进帐篷后,才发觉这个想法很幼稚。“四周是冰天雪地,风无孔不入,根本无法入睡。最后,我只得住进另一名女队友的帐篷,在我自己的羽绒服外再套上一件别人的羽绒服,这才迷迷糊糊入睡。”

  一觉醒来,陈殿艳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远处群山顶上一弯月亮静谧地镶嵌在碧蓝的天空上,俯瞰着地面上的皑皑白雪,将月光静静地流泻到她们的帐篷上。“虽然我用手机拍下了当时的情景,但心灵的震撼是镜头难以反映出来的。”领略过奇异的美景之后,陈殿艳在当天出现了高原反应的状况。好在她最终挺了过来,而另两名队友由于咳嗽和膝盖出现问题,不得不提前结束行程。

  徒步第四天,在万年冰川前,陈殿艳脱掉手套,将五指岔开,抚摸着清晰可见的冰川年轮。“没有预想中的冰凉,只感受到无比的坚硬。”陈殿艳说,“层层叠置的年轮,经历了无数个冬季积雪夏季消融后,才形成了今天的模样。在它面前,我们显得那么渺小。”

  到了第五天,连续十几个小时的下坡之后,陈殿艳大脚趾由于持续挤压而磨出了两个水泡。这之后有一段路程又需要脱鞋涉水过河。河流湍急,陈殿艳和另外两个女队友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才涉水过河,“一踏入水中,我就乱了阵脚,刺骨的疼痛使我不由自主地咬紧牙关。”陈殿艳说,“从雪山上融化后奔流而下的雪水冰冷彻骨,那是一种万箭穿心的感觉。”出山后,陈殿艳听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一位香港的户外爱好者在新疆的另一条徒步线路上被河水冲走,不幸遇难。

  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险,陈殿艳偶尔也会问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什么呢?”一开始她会想,看到绝世美景应该是目的之一吧。等到徒步第七天,在向队友讲述自己博格达之行的感想时,陈殿艳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了这次徒步,现在似乎找到了答案,我想遇到更好的自己。”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