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1月2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协会议为什么有“抢麦大战”

  殷国安

  24日下午,政协第十一届广东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演了一场“抢麦大战”,不少政协委员使用围巾、横幅、广告牌、抱团等丰富多样的方式,吸引主持人的注意,争取获得发言的机会(1月25日人民网)。

  政协委员为什么要“抢麦”?其实就是要争夺发言权,要代表自己背后的群众参政议政。如果不知道群众有什么意见,也不想表达群众的意见,就没有抢话筒的必要了。所以,对于抢话筒的委员来说,群众选举你当委员,算是选对了。你的行动说明你是称职的。另一方面,“抢麦”也说明会议开得很成功,确实把大家参政议政的热情调动起来了。或者可以推论得更深:政协委员为什么踊跃发言?除了他们自己的政治觉悟,可能还因为说了有用,如果说了白说,大家还有这么高的发言积极性吗?

  一次大会自由发言,一共也就2个多小时,“资源”紧张,而需要说话的人多,供不应求,所以才会发生“抢麦”。不过,“抢麦”这么激烈,我也有另一种担心:那些为人比较低调的政协委员,会不会因为抢的力度不够,得不到发言机会?我觉得,既然那么多政协委员抢麦,何不多置几个麦,让他们能说上话?而既然大家有话说,何不一次会议多给点时间?实在不行,会议延长一天,天不会塌下来。大会自由发言时间长了,想发言的政协委员都有机会了,“抢麦”自然就不再激烈。

  当然,委员们之所以要争着发言,也可能是大会发言能让领导听到,更能引起重视,比较容易落实。理论上讲,代表委员发言的渠道是很畅通的。除了当场发言外,提案议案也可以算是书面发言。另外,平时的调研考察、专题协商之类,“发言”机会还是很多的。如果代表委员不论是现场发言还是非现场发言,不论是口头发言还是书面发言,不论是用媒体渠道还是政协通道,不论是开会期间还是休会期间,发言能同样畅达,同样引起重视,达到同样的参政议政效果,“抢麦”也许就不会出现了。

  所以,笔者以为,政协委员“抢麦”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应该采取措施,保证政协委员能够充分发言,而不是靠“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