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1月28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变革视角深入理解五大发展理念

  共进 新华社发 商海春 作

  颜晓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并强调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深入理解这一命题,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方面

  一、目标指向变革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也是发展理念的基本问题。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重要战略机遇期与严峻挑战并存。诸多矛盾叠加要求我们统筹化解,风险隐患增多需要我们未雨绸缪。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是对党把握规律水平、领导发展能力的检验。新的发展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引导党和国家开创新的发展实践,推动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理念指引方向,发展理念表明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决定着发展的目标指向。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探索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最新认识成果,昭示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发展的目标指向,勾画了中国新发展的五个维度,规定了新发展的大方向。创新指明了发展动力的转变方向,协调指明了发展矛盾的解决方向,绿色指明了发展环境的保持方向,开放指明了发展空间的拓展方向,共享指明了发展成果的分配方向。同时,五大发展理念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一个都不能少”,共同构成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目标体系。

  目标转向、全局变动,新的目标指向引发发展全局变革。推进五大发展理念,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状态转向发展结构、关系、阶段的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从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转向留住绿水青山,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从贸易大国转向投资大国、产品输出转向产业输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从收入差距较大转向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价值观念变革

  发展理念表明什么样的发展是合乎发展规律的,也表明什么样的发展是合乎主体需要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价值观念。“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小康本身就是包含价值追求的更加美好的社会发展阶段,并且根据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大局与大势,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发展理念的统一性,根据13多亿中国人民的新的利益要求,具有新的更高的价值目标。五大发展理念内在地包含着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确定价值观念的使命。

  五大发展理念确立了新的价值观念,也就是倡导新发展的五个价值准则。创新价值观在引领发展的系统动力中,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既是动力排序,也是价值排序;在国家发展全局的各种机制中,将创新列为核心位置,既是重要程度的凸显,也是价值理念的凸显。倡导创新,就是敢于试验、勇于探索,反对因循守旧、停滞不前。协调价值观强调持续健康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确立发展新的关系、形成发展新的秩序、主张发展新的价值。协调发展就是追求发展布局、发展关系、发展空间、发展要素、发展进程的平衡性整体性,防止和遏制孤立发展、片面发展、畸形发展、隐患发展。绿色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发展导向,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人民的价值追求不断提升,要求保证生态价值、生态权利、生态安全。绿色的陆地、蓝色的海洋和天空都是美好生活的空间颜色,而带来严重污染的黄色沙尘暴、灰色雾霾、黑色河流,都是人民所不愿面对的。开放价值观表明封闭是停滞、僵化、衰败之道,开放是活力、进化、兴旺之道。国家繁荣富强,开放是必由之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潮流中,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开放才能发展、发展必须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必然选择。开放发展就是倡导互利合作的价值观,而不是零和博弈的价值观。共享价值观确立发展的根本价值,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发展价值。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公正感、主体感,从而增强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团结,在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层面上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发展进入新的高度。以新的发展理念为价值标准,是开拓和提升发展境界的起点和基础。

  三、动力机制变革

  理念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促进实践。理念作为软实力,具有内在的潜在的力量,又能转化为现实的实践的力量,理念具有发展动力机制的功能。发展理念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作用。发展理念作为发展原则,构成发展的指导方针;作为发展规范,指示发展的道路方法;作为发展导向,塑造发展的未来结果。发展理念引导着发展方向,配置着发展资源,改变着发展模式,调整着发展机制,控制着发展速度,因而也将影响和改变发展的历史。

  理念转化动力,五大发展理念强化了新发展的多重动力。创新提升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准确把握创新在当今世界的经济社会功能,是对发展动力认识的深化。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协调在有序融洽发展中增添了发展动力。绿色通过减少发展代价、降低发展成本上无形地扩大了发展动力,绿色发展是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共同要求。开放是从外部世界吸收资源、技术、信息、文化来充实发展动力,“一带一路”将使我国同各国经济相互合作更加紧密,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共享则是集聚激发了人民中蕴藏的无穷动力,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五大发展理念蕴含着巨大的思想力、导向力、驱动力。以新理念为牵引,就要加快推进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有利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创新。

  四、结构布局变革

  理念表现为按照客观规律和主体需要相统一的要求,对实践目标、途径、方法、效果等方面的自觉设计,理念就是一种实践设想。发展理念是发展实践的总则,将其展开落实,就要体现到发展的阶段过程中,体现到发展的结构布局中。发展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结构布局中实现的,不同的发展形态具有不同的结构布局,或者说不同的结构布局表征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全局变革必然要通过结构布局变革来实现。

  五大发展理念筹划了新发展的结构布局,新格局呈现新风貌。五大发展理念构成“十三五”规划的总纲,五大发展本身就是新发展的总体结构布局。落实到结构布局变革上,就是要使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在发展动力结构上,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发展空间结构上,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在农业发展结构上,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在产业体系结构上,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在发展体制结构上,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新的结构布局托起发展全局变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就是要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一方面我国在深化改革中经济结构优化,另一方面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成为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头。新常态的特点之一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五大发展理念正是促进经济结构柔性化、更加优化的发展理念。

  五、总体方式变革

  发展理念表明发展的总体方式,即发展方式。发展方式是发展的途径、手段、机制的总和,发展方式通过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使用方式,而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发展结果、效益和代价。发展方式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其中包括发展理念的价值导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表明了新的发展理念的导向。发展方式转变是在发展的内在趋势和主体理念达到一致时,执政主体自觉主动、有力有效地引领变革,将发展纳入新的轨道。

  理念开拓思路,五大发展理念展现了新发展的总体方式,引领发展方式变革。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我国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国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必须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到2014年末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必须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利益增长。

  六、评价体系变革

  发展理念包含发展目标,也包含发展评价,是关于发展成败得失、优劣好坏的评价准则。判断包含价值的事物是与非,就要有一套评价标准,依据一定的理念基础。评价标准是一个逐步丰富全面的形成过程,从单一标准到复合标准,从经济标准到人文标准,从物质标准到心理标准,从数量标准到质量标准,从速度标准到效益标准。发展标准评价着发展效果,同时又牵引着发展进程,新的评价标准建立新的发展指向。

  五大发展理念建立了新发展的评价准则,是经济社会、行业地区、领导政绩新的评价体系、各项工作的有力导向。创新发展要求重质量讲效益的发展,赋予发展标准新的内涵。五中全会准确把握创新在当今世界的经济社会功能,是对发展动力标准的提升。协调发展要求整体性平衡性的发展,赋予发展标准新的维度。我国发展不平衡属于发展结构的不协调,不可持续属于发展阶段的不协调,都要依据协调发展的评价准则来调整。绿色发展要求低碳化环境美的发展,赋予发展标准新的视野。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列入发展评价体系,表明了发展评价准则的开阔和长远、发展评价境界的拓展和提升。开放发展要求互利型合作式的发展,赋予发展标准新的格局。开放不仅是基本国策,而且是基本标准;不仅与改革并列,而且在评价标准中单列。共享发展要求能获得保公正的发展,赋予发展标准新的高度。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

  新的评价体系牵引发展全局变革。新的评价体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决定了新发展理念是遵循规律、顺应趋势的,又是脚踏实地、有的放矢的;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决定了新发展理念指导中国发展、符合时代要求,融合全球治理新理念;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决定了新发展理念不是囿于一隅的,也不是大而无当的;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决定了新发展理念宏微一体、虚实互补、知行合一。新的评价体系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解决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出实招、破难题、建机制。新的评价体系指向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包括进一步“转方式”,着力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进一步“补短板”,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防风险”,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

  七、社会环境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政治生态新变化、国内国际新变化。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理念影响深远,五大发展理念塑造当代中国,促进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贯彻新理念、落实新理念、实践新理念的过程,是“五大坚持”转化为“五大现实”的过程。

  五大发展理念丰富深化科学发展的内涵,决定中国发展道路的方向,把握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构成我国发展规律的核心,推动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在影响当代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抓住最为紧要和关键之点,作为引领发展的枢纽;是在已有的多种发展理念基础上,经过精心比较筛选、科学排列组合,将五大要点提升出来组成新的发展理念体系,形成系统发展理念,作为推动发展的总纲;是在系统发展、整体发展,防止片面发展、畸形发展的要求下,构建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发展理念集合体,作为统领发展的大逻辑。五大发展理念把“三个自信”建立在对我国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聚起的发展力量转化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系统动力,把五大发展理念展开为五大发展战略,把转型跨越发展与决胜全面小康统一于同一个过程。这既是世界范围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实验,又是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迈进的中国路径。

  (作者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