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1月2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慈溪观海卫发现明代铜钟

  本报讯(记者南华 通讯员凌达彬)记者昨日从慈溪市文管办获悉,近日在慈溪观海卫镇五磊讲寺发现一个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明代铜钟,铜钟保存基本完好,外铸铭文尤为可贵,弥补了清光绪年间《慈溪县志》所录钟款识的遗漏和讹误,同时也是研究明代职官制度,卫所兵制、户籍与职业、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对于研究明代慈溪地方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据慈溪市文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铜钟由钟身和悬纽两部分组成,钟身高73厘米、底部直径81厘米,顶部直径44厘米;悬纽曲身龙形,高约35厘米,原应是双头连体,现仅存一头;钟总重五六百斤;钟身以凸弦纹间隔分为三段:上段外饰一周重瓣莲花纹;中段隔为八块长方形内铸铭文;下段为一圈八卦纹,口沿呈弧形锯齿状。钟身上端单独辟出一版书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颂语;钟身间隔排列四字吉言及五字和六字佛教偈语;钟下段还有八卦纹,充分体现出明朝上层推崇道教,民间盛行佛教的社会特色。

  据当地老人说,明代时,慈溪观海卫城内东北方位有座不到20米的小山,名叫磨石山,因在山上设鼓楼,民间又称鼓楼山。后在鼓楼山南首建造钟楼,鼓楼山南边又被称为钟楼墩,在那里建造的钟楼有大屋三间。

  据传清代时钟楼改建为文昌阁,解放后被拆除,后成为仓库。改革开放后,保存在仓库内的铜钟被搬至五磊讲寺,一直保存至今。

  左图为铜钟发现现场。

  (凌达彬 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